论坛上说的那俯卧撑是什么事件?还有打酱油``是什么事件`把事件说清楚点`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7-29 20:3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7-29 22:00
流行网络用语,一般表述为“做俯卧撑”或“我是来做俯卧撑的”,源于贵州省公安厅发言人王兴正关于李树芬之死的介绍(详见相关新闻),现在的网络用语的“俯卧撑”已经替代了前网络用语“打酱油”,表达了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的态度。此外,此词已经迅速引申到其他行业,如2008年7月10日的人民网“中国房价在做“俯卧撑”?7月4日“中国股市进入“俯卧撑”阶段””...
流行原因:俯卧撑一词在中国民间俗语中有“性行为”的比喻义。王兴正的“俯卧撑”一说在当时的情境下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因此,许多网民怀疑瓮安事件另有内情,然而,鉴于官方当前的态度,网民无法继续公开讨论此事,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以表达内心的不满。
打酱油
打酱油 dǎ jiàng yóu ,2008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编辑本段]名词解释 传统解释
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1]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
网络用语
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所谓“酱油党”的宣言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再议“打酱油”
“打酱油”这个词语便在网络上迅速窜红,成为一种幽默的托辞。后来,网友用“打酱油”回帖,相当于“路过”的意思。
“打酱油”成为流行网络术语,对其语义试做阐释——虽在道义上确实关注某事,对此也有明确看法,但或明哲保身,或不屑回应,遂以“打酱油”为托辞敷衍塞责。表面上无可奉告,其实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正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酱油。”
现在确实是有不少的人,对社会的发展、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和他人的生活活动都变得淡漠,缺少对于公众事件的参与激情,遇事总是“打打酱油”,这好像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目前有不少的媒体呼吁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共担社会责任,尽可能少“打酱油”。
[编辑本段]名词来源 来源一
来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贾平凹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q了吧,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
“我是来打酱油的,关我什么事!”
来源二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艳照门很黄很暴力XX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 ,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来源三
打酱油最开始流行是抵制家乐福事件。
你想不想打酱油?不想打就可以不打。(详情不得而知)
来源四
由于以前酱油都是散称零卖的,而家里一般都唤小孩去跑腿,也算作是对小孩的一种锻炼。
一般是指小孩都很大了,都能自己一个人去买酱油了,通常都比喻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或指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如:我上大学时,我的初中同学结婚了,他就对我说:"你结婚时,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