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上的地震,多少级的都行,最好是有时间,地点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9:58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2-09 13:23
北京历史上的地震,多少级的都行,最好是有时间,地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2-09 14:58
晋元康四年三月,北京发生第一次有记载的地震,震中在北京的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引起地下水上涌晋元康四年,据《晋书》和《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晋书》和《宋书》中所称的“上谷”,实际就是北京延庆县的古地名。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
同年九月,在居庸关一带,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5.5级,震中裂度为7度的地震。这次地震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地壳运动剧烈,引起了地裂。大地裂开了一个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的大口子,而且从大地裂开的口子中还不断涌出了地下水。不仅如此,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使百姓瞬间失去了财产、粮食,在灾后引起了大的饥荒。
在这之后6级以上地震还有6次:
辽清宁三年(1057年),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兴,震级是6.8级;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发生6.8级地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通县南部又发生6级地震;
清康熙四年(1665年),还是在通县,西部又发生6.5级地震;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了8级地震。
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发生6.5级地震。
同年九月,在居庸关一带,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5.5级,震中裂度为7度的地震。这次地震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地壳运动剧烈,引起了地裂。大地裂开了一个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的大口子,而且从大地裂开的口子中还不断涌出了地下水。不仅如此,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使百姓瞬间失去了财产、粮食,在灾后引起了大的饥荒。
在这之后6级以上地震还有6次:
辽清宁三年(1057年),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兴,震级是6.8级;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发生6.8级地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通县南部又发生6级地震;
清康熙四年(1665年),还是在通县,西部又发生6.5级地震;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了8级地震。
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发生6.5级地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2-09 15:59
北京地区自古以来,就处在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地震的强度和危害,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因此在翻阅史料中,我们所能够找到的,北京地区最早的地震,发生在晋元康四年(294年)。这一年,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第一次在3月,第二次在9月。
晋元康四年,北京发生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地震,震中在北京的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据《晋书》和《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晋书》和《宋书》中所称的“上谷”,实际就是北京延庆县的古地名。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当时上谷一带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引起了地下水的上涌,这对于自然知识十分匮乏的古代人来说是相当可怕的。而在地广人稀的延庆一带,一次地震就有百余人遇难,可见当时地震的惨烈。
辽清宁三年(1057年),在北京发生了自晋元康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兴,震级是6.8级;此后,间隔四百多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发生6.8级地震;接着五十多年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通县南部又发生6级地震;一百多年后,清康熙四年(1665年),还是在通县,西部又发生6.5级地震;十四年后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了8级地震。这次地震由于震级大,波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成为北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然而三河、平谷大地震的创伤还没有“医好”;时隔51年后,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发生6.5级地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