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 是什么意思啊?麻烦翻译下
2,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 这一句中的“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是什么意思啊?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其子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建议,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许昌,静观其变。袁家父子向怀夺取辽东野心,现在二袁兵败,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 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
我试着解释一下第二句吧,根据经验之谈,未必精准,如有高手请多多指教。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辞”是言辞,“卑”是卑微,“益备”应该是具有充分的准备,进也就是要进攻了,即花言巧语而又有着充分准备的人,必然是要进攻你的,足见其杀机(杀气)。无约应该是没有取得获胜的筹码,“约”是约束,引申为条件,再引申为筹码,这里的语境应该是获胜的筹码,那么要想请和,就要靠谋略。
1·所以,“非利不动,非得(指取胜)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指怨愤、恼怒)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战必以利为目的。当然,隔岸观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取胜得利为目的。
2·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便,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