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广东地理改编)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见下图
资料2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3 下表是资料1图中A一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自然环境
海拔高度(米)
1600
年降水量(mm)
350
≥10℃积温(℃)
2997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公里)
5200
植被覆盖率
1900年
较高
2005年
显著降低
人均耕地(公顷)
1970年
0.57
2005年
0.23
灌溉面积(公顷)
0.0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4185
土地产值(元/公顷)
5610
耕作方式变化
1955年~1980年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1981年~2005年
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l)根据资料l,从B至A反映出____和____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____。当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________。
(3)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____区,耕作制度是______。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l)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
(2006·广东地理改编)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见下图资料2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资料3下表是资料1图中A一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自然环境海拔高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7:33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2-05 18:2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05 19:26
(答案→)(l)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 解析:本题综合森林的环境效应性较强,考查的内容涉及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地区、耕作制度、生态问题表现及其整治措施。第(1)题,主要考查了识记能力,较简单。第(2)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雨的侵蚀力较弱。当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一450毫米之间时,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增强。第(3)题,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由表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为350毫米,故为半干旱地区。由该地≥10℃积温知,该地位于中温带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第(4)题,需要根据表格中资料分析、归纳方能得出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05 19:33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