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看灵魂是什么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7:29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1-28 15:03
道家看灵魂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1-28 16:20
由于道家玄理从唐代开始受佛教影响,尤其心性之学在宋元时期受理学和禅宗影响明显,导致后期很多内容完全失去道家特色。
道家学术在唐时虽已受佛教不小影响,但尚有其特色留存。可惜从明清至今,流俗所谓之道家几为佛教之改头换面,着实可叹。
当前流行的灵魂观中,传统道家观点别说占主导地位,根本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在这里简单做些介绍,并和流行观点进行类比。
此处略释道家的灵魂观。这部分内容,各流派一般多是师传口授。形诸文字的很少,即使有文字描述也多散在早期道家典籍中。
道门在早期把人的生命划分成两种,在道中的是神灵、真灵,在造化中的是灵魂、灵神。谪仙理论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道门在中期把前者称为圣神、宗祖,把后者称为圣胎、真阳。道门在后期把前者称为元神,把后者称为识神,流行至今。
出生后的神识锤炼后不散即阴灵,把握到识神后继续下工夫即可归根复命。见了道,圣胎即道胎。归了元,真阳即元阳。
现代曲解降格,把识神、灵光错认作元神、宗祖,把神识、神意错认作识神、灵神。
神识、识神、元神,看起来近似佛教理论的六七八识,但实际上概念定义并不相同。
道家不讲转识成智、不讲无我,而是从我入手,从神识到识神到元神直至复归大道。
道家认为元神即道体,但与生死变化无关。佛教则认为第八识"去后来先做主公"。
最初最终是在范围三,生命随着混沌元气而生。道家概念生命是出生后形成的个体。
修炼是从这个身体心理出发,从神识入手,若能认得识神道性,乃至返归元神道体。
元神本在道中,又称混元道体。元神本同乎大道。
因道而生,禀气而降,入形躯成人,是生死之本。
气形相依而渐远道,因情而灭。神识是人生而有。
人死后若神识未经锤炼,则会随着形坏气散而消。
从范围三投射一个影子到范围二,这个影子进入形体成为生命,范围二内的生命可以继续投影到范围一。
影子的影子进入形体而成为生命,因影子而形成的生命拥有自我个体概念(神识)。故道家有罔影一说。
道家认为万物因道而生,但是否认轮回,认为神识未经锤炼在形体毁坏后会因神气消散而亡,形神俱灭。
道家学术在唐时虽已受佛教不小影响,但尚有其特色留存。可惜从明清至今,流俗所谓之道家几为佛教之改头换面,着实可叹。
当前流行的灵魂观中,传统道家观点别说占主导地位,根本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在这里简单做些介绍,并和流行观点进行类比。
此处略释道家的灵魂观。这部分内容,各流派一般多是师传口授。形诸文字的很少,即使有文字描述也多散在早期道家典籍中。
道门在早期把人的生命划分成两种,在道中的是神灵、真灵,在造化中的是灵魂、灵神。谪仙理论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道门在中期把前者称为圣神、宗祖,把后者称为圣胎、真阳。道门在后期把前者称为元神,把后者称为识神,流行至今。
出生后的神识锤炼后不散即阴灵,把握到识神后继续下工夫即可归根复命。见了道,圣胎即道胎。归了元,真阳即元阳。
现代曲解降格,把识神、灵光错认作元神、宗祖,把神识、神意错认作识神、灵神。
神识、识神、元神,看起来近似佛教理论的六七八识,但实际上概念定义并不相同。
道家不讲转识成智、不讲无我,而是从我入手,从神识到识神到元神直至复归大道。
道家认为元神即道体,但与生死变化无关。佛教则认为第八识"去后来先做主公"。
最初最终是在范围三,生命随着混沌元气而生。道家概念生命是出生后形成的个体。
修炼是从这个身体心理出发,从神识入手,若能认得识神道性,乃至返归元神道体。
元神本在道中,又称混元道体。元神本同乎大道。
因道而生,禀气而降,入形躯成人,是生死之本。
气形相依而渐远道,因情而灭。神识是人生而有。
人死后若神识未经锤炼,则会随着形坏气散而消。
从范围三投射一个影子到范围二,这个影子进入形体成为生命,范围二内的生命可以继续投影到范围一。
影子的影子进入形体而成为生命,因影子而形成的生命拥有自我个体概念(神识)。故道家有罔影一说。
道家认为万物因道而生,但是否认轮回,认为神识未经锤炼在形体毁坏后会因神气消散而亡,形神俱灭。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