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0:34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01-28 17:34
高中地理中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28 19:13
1、生产力的提高,使社会保障能力、医疗水平、抵抗灾害能力等提高,造成死亡率下降。2、生产力的提高对生长率的影响分两个阶段:(1)二战前人类活动主要以资源能源、劳力密集型活动为主,对劳动力数量需求量较大,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使生长率发生大幅度下降;(2)二战后随着技术密集型活动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数量需要逐渐转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对数量的要求有所下降,导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以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为典型代表)3、综合上述原因:二战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问题不断快速上升,而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至二战后达到人类人口数量增长的高峰;二战后7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人口数量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变缓的现象(除上述原因外,还和许多国家此时开始实行人口控制政策有关) 总的说,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出生率的变化对人口总数增长速度的影响更大一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1-28 19:39
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具体一点就是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下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种社会关系是属于社会存在的,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属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如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要素),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和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