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氧气充足的密闭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CO2
浓度(%)
12小时后CO2
浓度(%)
1
25
0
0.35
0.368
2
25
10
0.35
0.342
3
25
20
0.35
0.306
4
25
40
0.35
0.289
5
25
60
0.35
0.282
6
25
80
0.35
0.280
7
25
95
0.35
0.279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总反应式 。CO2是在其第 阶段产生的。
(2)如果实验中不同组使用不同品种西红柿植株,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
(3)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 (增加/减少),C5化合物的含量会 (增加/减少)。
(4)如果12小时上述实验条件,12小时黑暗,第 组实验的西红柿有有机物积累。
(共9分)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氧气充足的密闭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04:05
- 提问者网友:杀手的诗
- 2021-02-10 11:0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2-10 11:33
(答案→) 解析:(1)第1组光照强度为0不会进行光合作用,故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反应式是C6H12O6+ 6H2O + 6O2酶 12H2O + 6CO2 + 能量,二氧化碳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2)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其余的都是无关变量,如果再使用不同品种西红柿植株就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3)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都减少,而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还在进行,故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减少,C5的含量也减少。(4)由图可知其12小时的呼吸作用是0.013,有机物积累量是净光合作用,要想有有机物的积累净光合作用必须大于0,图中12小时后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代表的是光照12小时的净光合作用,再减去黑暗12小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0.013,如果大于零的就是有有机物的积累,例如第2组中净光合是0.35-0.342=0.008,0.008-0013=-0.005,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第3组中净光合是0.35-0.306=0.044,0.044-0.013=0.031,故第3组有有机物的积累,由数据可知第3、4、5、6、7组中数据为正,说明它们有有机物的积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2-10 12:55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