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的“五逆罪”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7 16:38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1-17 00:39
什么是佛教的“五逆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1-17 01:28
五逆罪:是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僧团。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其中的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五无间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1-01-17 03:57
五逆罪是佛教所有恶业中最重者;“逆”者,“罪大恶极,极逆于常理”之意。造作五逆罪为堕无间地狱的业因,命终将堕无间地狱,故亦称五无间业或五不救罪。
一、杀父
二、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三、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四、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五、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一、杀父
二、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三、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四、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五、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 2楼网友:一秋
- 2021-01-17 03:00
一、杀父
二、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三、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四、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五、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二、杀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三、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四、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五、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