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历史选择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21:04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3-23 14: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汉字的历史选择张日培 汉字繁简问题的论争,实际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功能、性质的论争。考察语言文字的性质,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工具,包括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或可称之为“工具性质定位”;第二条线索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不同族群的思维方式、认知视角、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或可称之为“文化性质定位”。第一条线索驱使语言文字朝着大众化、全民化、世俗化、通用化的方向变革;第二条线索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语言文字的相对稳定,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语言文字更好地发挥工具作用。 第一条线索的驱动力要远胜于第二条线索的制衡力。当人们发现原有的语言文字系统无法准确表达新生的社会现象,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变革的强烈愿望。而新技术的出现,为语言文字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汉字演变与冶金技术、造纸技术、书写工具等的出现与发展如影随形,其发展轨迹是:字量扩大,字形逐渐摆脱了繁复、具象的图画性质,越来越抽象和简约,书写、认读越来越便捷。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推行的汉字简化政策,是一种适应性调整,一方面仍是来自“工具性质定位”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现实环境的使然。 当时,面对书写工具已经全面进入硬笔时代的变革,以及数亿人的社会交际、脱贫脱盲的刚性需求,汉语言文字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言文一致”的变革后,仍在不断追求大众化、平民化和通用化,汉字也仍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以及动力。实际上,汉字自隶变以来,民间在草书、行书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手写简化字体(民间称为“俗体字”)。这一轮文字改革,从技术手段的角度看,应是沿着汉语言文字自身发展逻辑的路径顺势而为。简化所涉及的两千多汉字,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对民间俗体字的整理和认可,采用了“草书楷化”、“符号代替”等方式进行简化,这使得来源于本已长时间存在于民间的俗体字成了简化字的主体。 正确对待当下汉字繁简之争,负责任的态度应当是摒除浮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平衡。认真思考语言文字变革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关系。实际上,简化字有缺点是在所难免的,繁体字在构形、表音等方面也同样不是完美无缺的。严肃对待、正视汉字的缺点,并想方设法采取技术和变通手段解决应用中的问题,这才是一种务实的和负责任的态度。语言文字的强弱一方面依赖于国力的强弱,一方面也能反作用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所以,应当谋求汉语言文字功能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语言处理方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和人群,不断丰富现代信息网络中汉语言文字的信息量、知识量,不断满足汉语信息、知识和文化方面的社会需求(包括国际需求)。(选自2009年7月1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汉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人类社会的工具的汉字,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展现着不同族群的思维方式、认知视角、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B.汉字的变革要依赖新技术这一物质基础,字量由多而少,字形由繁而简,其发展轨迹适应了人们表达新生社会现象的需要。C.新文化运动以后,汉字的变革并没有停止,变革的总体方向是进一步简化,变革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大众化、平民化和通用化。D.简化字的很大一部分是由长时间存在于民间的俗体字构成,因此这种简化字是有缺点的,我们必须严肃地正视其缺点。(2)下列关于汉字繁简问题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繁简之争的实质,涉及到语言文字的性质定位等深层次问题,将之定位为工具性质还是文化性质,目前尚处于激烈的学术争论阶段。B.坚持使用繁体字者认为,繁体字代表着文化现象的精神特质;而推崇使用简化字者则认为,简化字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质。C.我国曾经推行的汉字简化政策,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如:书写工具进入硬笔时代,社会民众需要脱盲等,它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调整。D.正确对待使用简化字问题,要有摒除浮躁的负责任态度,并想方设法采取技术和变通手段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考察语言文字性质的第二条线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语言文字的相对稳定,因此会阻碍语言文字工具作用的发挥。B.第一条线索具有驱动力,第二条线索具有制衡力,而且驱动力远胜于制衡力,这表明第二条线索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发展。C.汉字自隶变以来,民间在草书、行书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俗体字,由此可知,俗体字就是草书和行书的总称。D.语言文字的强弱依赖于国力,并对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产生反作用力,这预示着只有国力增强,其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才会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3-23 15:32
答案:1.B;2.C;3.D;解析:(1)应是“字量由少而多”。(2)A.“定位为工具性质还是文化性质,目前尚处于激烈的学术争论阶段”在文中无根据;B.文中叙述的应是文字的性质的“两条线索”的观点,并未将之分别划分为两种派别;D.“正确对待使用简化字问题”错,应为“正确对待汉字繁简之争”。(3)A.“阻碍”错,应为“促进”;B.“这表明第二条线索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发展”错,应为“两种力共同促进语言文字的发展”;C.俗体字产生于草书和行书的使用过程中,但不能由此推出“俗体字就是草书和行书的总称”的结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怙棘
- 2021-03-23 16:34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