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鳞翅目下具体有什么属什么科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1:20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3-23 16:46
请问鳞翅目下具体有什么属什么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3-23 18:24
我学的时候是分三个亚目:同脉亚目,异脉亚目和锤角亚目,别的都不大记得了………………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23 21:04
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一般不造成直接危害。
一、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一) 头部
略呈球形或半球形。触角多节,呈丝状、棒状、栉齿状(羽状)等,雄性触角常较雌性为发达。口器除小翅蛾等少数低等蛾类保留有上颚和下颚外,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即上颚完全退化,上唇短小,下颚须发达或退化,下唇仅保留3节的下唇须,其主要取食器官为由两下颚外颚叶延长而并合形成的虹吸管(喙管),取食时伸入花中,吮吸花蜜。复眼发达,单眼通常2个,位于复眼后方,但也有一些种类(蝶类、尺蛾等)无单眼。
(二) 胸部
胸部发达,各胸节趋于愈合。前胸在低等蛾类中较发达,而高等蛾类一般较退化,呈颈状,两侧有小突起,称为翼片(或称领片)。中胸甚大,具盾片和小盾片,盾片前方两侧有1对发达的肩板(或称肩片)。后胸背板小。足细长,前足胫节内缘通常生有1胫突(净角器),中、后足胫节近中部和末端分别生有中距和端距。跗节5节,以第1节最长,爪1对。
一般具翅2对,发达,仅个别种类的雌虫无翅或仅具退化的翅。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许多蛾类在翅面上由各色鳞片组成各种线条和斑纹,多根据其形状或位置命名,其分布、形状等因种类不同而异,是科以下分类常用的重要依据。鳞翅目昆虫的脉序与假想脉序很接近,其构造和主要变化特点是:中脉(M)基部退化或消失,而形成一个大形翅室(即中室)。前翅通常有纵脉12~14条。前缘脉(C)与前缘合并;亚前缘脉(Sc)自中室上方翅基部生出,不分支;径脉(R)出自中室前缘,一般分5支,或有减少、合并的现象;中脉(M)一般为3支,均出自中室端部,Ml在中室上角,M3在中室下角,M2介于两者之间;肘脉(Cu)2支,出自中室后缘;臀脉(A)自中室下方的翅基伸出,1~3条。横脉很少,除中室端部外,一般在亚前缘脉基部与翅前缘基部间有1肩横脉。翅室除中室外,有些种类在中室的上方还有由径脉、径分脉并接所围成的封闭的小室,称为副室或小翅室(如木囊蛾科)。后翅一般有纵脉8~10条,亚前缘脉和第l径脉合并为Sc十Rl,径分脉(Rs)不分支,其它翅脉分布与前翅基本相同。鳞翅目前、后翅在飞翔过程中的连络方式,常见有3种类型,即部分低等蛾类(如蝙蝠蛾科部分种类)的翅扼连锁、绝大部分蛾类的翅缰连锁和蝶类的贴接式连锁。
(三) 腹部
腹部呈圆筒形或纺锤形,10节,第1节退化,腹板消失或仅呈膜状。雌虫腹部可见7节,第7节明显延长,第8一l0节显著变细,套缩入第7节内,产卵时可以伸出,形成伪产卵器。某些低等蛾类仅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称为单孔类;大部分种类第8腹节有一交配孔,第9腹节有一产卵孔,称为双孔类。产卵孔的两侧有1对瓣状构造,称为肛乳突,用以握持产出的卵,使卵粒粘着于物体上。
雄虫腹部可见8节,第9一l0节的附肢演变成外生殖器。第9腹节的背板(背兜)和腹板(基腹弧)形成一个环,腹板的中部向体内延伸成囊形突;第10背板的后端形成1个略向下弯的钩形突,下面有1对颚形突,通常合并为一,是第10腹节的腹板,略向上弯曲,肛门末端即位于钩形突和颚形突之间。阳具发生于背兜和基腹弧之间的隔膜上,基部形成二个外翻的锥形突起,称阳端环,上有骨片,称阳端基环。阳茎的端部能翻缩,称端膜,上面常有刺。第9腹节的生殖肢演变成1对大形瓣状物,称为抱握器,上生各种刺、毛和骨片等。雄性外生殖器在种间分化很大,常作为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
(四)幼虫
1. 头部
大多数种类头部为下口式,少数种类(如潜叶蛾等)为前口式,通常具硬化而色深的头壳。头部前面有l倒“Y”形的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首先裂开的地方。蜕裂线内侧两块狭形的骨片是额(有人则称傍额片),额下是三角形的唇基(有人称为额)。蜕裂线两侧为颅侧区,其近下方各具呈弧形排列的6个侧单眼,有些种类单眼数目减少或完全消失。口器变异咀嚼式,上唇前缘有1较深的缺刻,其形状和缺刻的深浅各异,是分科的特征之一。上颚发达具齿,下颚、下唇和舌合成一复合体,舌位居中央形成吐丝器,两侧为2节的下颚须。
2. 胸部
分节明显,前胸背面近前方形成骨化板,称为前胸盾。前胸两侧后下方各有1气门。胸足通常发达,5节,末端具1弯形的爪,部分潜叶为害的种类胸足呈不同程度的退化或消失。
3. 腹部
通常10节,末节背面骨化形成臀板,有些种类在臀板下方生有硬化的梳状构造,称为臀栉,用以弹去排泄的粪粒。腹气门一般8对,位于第1~8腹节两侧。腹足通常5对,着生于第3~6腹节及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又称为尾足或臀足。腹足有时减少或退化,如尺蛾仅2对腹足,分别着生于第6和第10腹节上;潜蛾则退化或完全消失;某些夜蛾类的第1或第1、2对足也有所退化。腹足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亚基节、基节和能伸缩的囊状的趾组成,趾的腹面生有趾钩。趾钩的存在是鳞翅目幼虫区别于其它多足型幼虫的重要依据之一,而趾钩的数目、长短和排列方式等,则是鳞翅目幼虫分类的鉴别特征之一。趾钩的排列有单行、双行与多行之分;根据趾钩的长短不同,可分为单序、双序或3序;根据趾钩排列的形状,又可分为环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整环)、缺环(不满一整圈而有小缺口)、伪环(前后都有缺口,也叫二纵带)、中带(只在内侧有一列弧形而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趾钩)、二横带(与身体纵轴垂直的两列趾钩)等之分。
4. 斑纹、线条和毛序
鳞翅目幼虫的胴部(胸部十腹部)常具有明显的花纹或纵条纹,多根据其所在位置命名,某些线纹,可作为种类鉴别的辅助特征。幼虫身体各部分常具各种外被物,如刚毛、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体表瘤状突起上着生刚毛,称为毛瘤;刚毛基部常具骨化和深色的区域,称为毛片;毛片如高突呈锥状则称毛突;毛长而密集成簇或成撮,称毛簇或毛撮;有些种类具刺,刺上分枝的称枝刺。刚毛可分为原生刚毛、亚原生刚毛和次生刚毛3类。原生刚毛在第1龄即出现,亚原生刚毛在第2龄出现,这两种刚毛的分布和位置比较固定,给予专门的名称,称为毛序。毛序是幼虫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次生刚毛数目较多而没有固定的位置,长短不一,可生在毛突、毛瘤或骨化片上,一般不予以命名。
(四) 蛹
蛹体多为长椭圆形,棕色或褐色。蝶类的蛹多为绿或浅色,头部和胸部常具突起。蛹体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部分,复眼位于头部两侧,触角基部位于复眼外侧。下唇须两侧为l对下颚外颚叶(喙管),其长短因种类而异。下颚须位于复眼外侧,一般不外露。胸部自背面观分节明显,通常中胸最大。前足位于下颚两侧,中足位于前足外侧,后足通常仅露出末端。前翅芽在腹面可盖及或超过第4腹节,后翅芽一般被前翅芽覆盖,仅边缘外露。胸部有气门1对,位于前、中胸的背侧面。
腹部10节,通常仅第5、6和7节可以活动,第8~10节常愈合。第l0腹节腹面中央的纵裂缝为肛门,周围常略突起。雄虫第9腹节的中央有1个生殖孔,为一纵裂缝,周围常略突起。双孔类雌虫有两个生殖孔,位于第8和第9腹节中央,前者为交配孔,后者为产卵孔。在很多种类中,两孔连成l条纵裂缝。据此可鉴别蛹的雌雄。腹部有气门8对,位于第1~8腹节上,但第l腹节的气门被翅芽覆盖,第8腹节气门退化,呈裂缝状。腹部末端向后突出,形成臀棘,上生有钩刺,用以钩住物体或茧等。
二、生物学特性
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但吸果夜蛾科类成虫能刺破果实;吸食果汁,导致落果,成为柑桔、桃、李、梨等果树的重要害虫。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成虫活动主要是飞翔、觅食、交配和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有些成虫有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如粘虫、稻纵卷叶螟等。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作物、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虫。幼虫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大型的种类多为裸栖,很多种类有隐栖的习性,如卷叶、折叶和缀叶成巢等。有的种类还会结鞘或吐丝结网等。有的钻入植物组织为害,潜食叶肉,钻蛀茎干;有的侵蛀芽、花、种子等组织中,有时还能引致虫瘿。生活于土壤中的幼虫咬食植物根部,成为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仓储粮食、物品或皮毛的种类,是重要的仓库害虫。少数种类为捕食性,捕食蚜虫或介壳虫等,如食蚜灰蝶是甘蔗绵蚜的天敌。常见的资源昆虫有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虫草蝙蝠蛾幼虫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草药。
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在分类系统上,一般主要根据成虫翅的脉序、连锁方式和触角的类型等特征,将鳞翅目分为同脉亚目、异脉亚目和锤角亚目3个亚目。也有的学者(O.W.Richards乙.R.G.Davies,1977)主张分为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和双孔亚目5个亚目。至于总科和科的建立,意见也不很一致,如有的主张分为28个总科、158科,有的则分为20个总科、135科等。
一、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一) 头部
略呈球形或半球形。触角多节,呈丝状、棒状、栉齿状(羽状)等,雄性触角常较雌性为发达。口器除小翅蛾等少数低等蛾类保留有上颚和下颚外,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即上颚完全退化,上唇短小,下颚须发达或退化,下唇仅保留3节的下唇须,其主要取食器官为由两下颚外颚叶延长而并合形成的虹吸管(喙管),取食时伸入花中,吮吸花蜜。复眼发达,单眼通常2个,位于复眼后方,但也有一些种类(蝶类、尺蛾等)无单眼。
(二) 胸部
胸部发达,各胸节趋于愈合。前胸在低等蛾类中较发达,而高等蛾类一般较退化,呈颈状,两侧有小突起,称为翼片(或称领片)。中胸甚大,具盾片和小盾片,盾片前方两侧有1对发达的肩板(或称肩片)。后胸背板小。足细长,前足胫节内缘通常生有1胫突(净角器),中、后足胫节近中部和末端分别生有中距和端距。跗节5节,以第1节最长,爪1对。
一般具翅2对,发达,仅个别种类的雌虫无翅或仅具退化的翅。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许多蛾类在翅面上由各色鳞片组成各种线条和斑纹,多根据其形状或位置命名,其分布、形状等因种类不同而异,是科以下分类常用的重要依据。鳞翅目昆虫的脉序与假想脉序很接近,其构造和主要变化特点是:中脉(M)基部退化或消失,而形成一个大形翅室(即中室)。前翅通常有纵脉12~14条。前缘脉(C)与前缘合并;亚前缘脉(Sc)自中室上方翅基部生出,不分支;径脉(R)出自中室前缘,一般分5支,或有减少、合并的现象;中脉(M)一般为3支,均出自中室端部,Ml在中室上角,M3在中室下角,M2介于两者之间;肘脉(Cu)2支,出自中室后缘;臀脉(A)自中室下方的翅基伸出,1~3条。横脉很少,除中室端部外,一般在亚前缘脉基部与翅前缘基部间有1肩横脉。翅室除中室外,有些种类在中室的上方还有由径脉、径分脉并接所围成的封闭的小室,称为副室或小翅室(如木囊蛾科)。后翅一般有纵脉8~10条,亚前缘脉和第l径脉合并为Sc十Rl,径分脉(Rs)不分支,其它翅脉分布与前翅基本相同。鳞翅目前、后翅在飞翔过程中的连络方式,常见有3种类型,即部分低等蛾类(如蝙蝠蛾科部分种类)的翅扼连锁、绝大部分蛾类的翅缰连锁和蝶类的贴接式连锁。
(三) 腹部
腹部呈圆筒形或纺锤形,10节,第1节退化,腹板消失或仅呈膜状。雌虫腹部可见7节,第7节明显延长,第8一l0节显著变细,套缩入第7节内,产卵时可以伸出,形成伪产卵器。某些低等蛾类仅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称为单孔类;大部分种类第8腹节有一交配孔,第9腹节有一产卵孔,称为双孔类。产卵孔的两侧有1对瓣状构造,称为肛乳突,用以握持产出的卵,使卵粒粘着于物体上。
雄虫腹部可见8节,第9一l0节的附肢演变成外生殖器。第9腹节的背板(背兜)和腹板(基腹弧)形成一个环,腹板的中部向体内延伸成囊形突;第10背板的后端形成1个略向下弯的钩形突,下面有1对颚形突,通常合并为一,是第10腹节的腹板,略向上弯曲,肛门末端即位于钩形突和颚形突之间。阳具发生于背兜和基腹弧之间的隔膜上,基部形成二个外翻的锥形突起,称阳端环,上有骨片,称阳端基环。阳茎的端部能翻缩,称端膜,上面常有刺。第9腹节的生殖肢演变成1对大形瓣状物,称为抱握器,上生各种刺、毛和骨片等。雄性外生殖器在种间分化很大,常作为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
(四)幼虫
1. 头部
大多数种类头部为下口式,少数种类(如潜叶蛾等)为前口式,通常具硬化而色深的头壳。头部前面有l倒“Y”形的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首先裂开的地方。蜕裂线内侧两块狭形的骨片是额(有人则称傍额片),额下是三角形的唇基(有人称为额)。蜕裂线两侧为颅侧区,其近下方各具呈弧形排列的6个侧单眼,有些种类单眼数目减少或完全消失。口器变异咀嚼式,上唇前缘有1较深的缺刻,其形状和缺刻的深浅各异,是分科的特征之一。上颚发达具齿,下颚、下唇和舌合成一复合体,舌位居中央形成吐丝器,两侧为2节的下颚须。
2. 胸部
分节明显,前胸背面近前方形成骨化板,称为前胸盾。前胸两侧后下方各有1气门。胸足通常发达,5节,末端具1弯形的爪,部分潜叶为害的种类胸足呈不同程度的退化或消失。
3. 腹部
通常10节,末节背面骨化形成臀板,有些种类在臀板下方生有硬化的梳状构造,称为臀栉,用以弹去排泄的粪粒。腹气门一般8对,位于第1~8腹节两侧。腹足通常5对,着生于第3~6腹节及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又称为尾足或臀足。腹足有时减少或退化,如尺蛾仅2对腹足,分别着生于第6和第10腹节上;潜蛾则退化或完全消失;某些夜蛾类的第1或第1、2对足也有所退化。腹足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亚基节、基节和能伸缩的囊状的趾组成,趾的腹面生有趾钩。趾钩的存在是鳞翅目幼虫区别于其它多足型幼虫的重要依据之一,而趾钩的数目、长短和排列方式等,则是鳞翅目幼虫分类的鉴别特征之一。趾钩的排列有单行、双行与多行之分;根据趾钩的长短不同,可分为单序、双序或3序;根据趾钩排列的形状,又可分为环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整环)、缺环(不满一整圈而有小缺口)、伪环(前后都有缺口,也叫二纵带)、中带(只在内侧有一列弧形而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趾钩)、二横带(与身体纵轴垂直的两列趾钩)等之分。
4. 斑纹、线条和毛序
鳞翅目幼虫的胴部(胸部十腹部)常具有明显的花纹或纵条纹,多根据其所在位置命名,某些线纹,可作为种类鉴别的辅助特征。幼虫身体各部分常具各种外被物,如刚毛、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体表瘤状突起上着生刚毛,称为毛瘤;刚毛基部常具骨化和深色的区域,称为毛片;毛片如高突呈锥状则称毛突;毛长而密集成簇或成撮,称毛簇或毛撮;有些种类具刺,刺上分枝的称枝刺。刚毛可分为原生刚毛、亚原生刚毛和次生刚毛3类。原生刚毛在第1龄即出现,亚原生刚毛在第2龄出现,这两种刚毛的分布和位置比较固定,给予专门的名称,称为毛序。毛序是幼虫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次生刚毛数目较多而没有固定的位置,长短不一,可生在毛突、毛瘤或骨化片上,一般不予以命名。
(四) 蛹
蛹体多为长椭圆形,棕色或褐色。蝶类的蛹多为绿或浅色,头部和胸部常具突起。蛹体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部分,复眼位于头部两侧,触角基部位于复眼外侧。下唇须两侧为l对下颚外颚叶(喙管),其长短因种类而异。下颚须位于复眼外侧,一般不外露。胸部自背面观分节明显,通常中胸最大。前足位于下颚两侧,中足位于前足外侧,后足通常仅露出末端。前翅芽在腹面可盖及或超过第4腹节,后翅芽一般被前翅芽覆盖,仅边缘外露。胸部有气门1对,位于前、中胸的背侧面。
腹部10节,通常仅第5、6和7节可以活动,第8~10节常愈合。第l0腹节腹面中央的纵裂缝为肛门,周围常略突起。雄虫第9腹节的中央有1个生殖孔,为一纵裂缝,周围常略突起。双孔类雌虫有两个生殖孔,位于第8和第9腹节中央,前者为交配孔,后者为产卵孔。在很多种类中,两孔连成l条纵裂缝。据此可鉴别蛹的雌雄。腹部有气门8对,位于第1~8腹节上,但第l腹节的气门被翅芽覆盖,第8腹节气门退化,呈裂缝状。腹部末端向后突出,形成臀棘,上生有钩刺,用以钩住物体或茧等。
二、生物学特性
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但吸果夜蛾科类成虫能刺破果实;吸食果汁,导致落果,成为柑桔、桃、李、梨等果树的重要害虫。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成虫活动主要是飞翔、觅食、交配和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有些成虫有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如粘虫、稻纵卷叶螟等。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作物、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虫。幼虫的生活方式和取食方式很不相同。大型的种类多为裸栖,很多种类有隐栖的习性,如卷叶、折叶和缀叶成巢等。有的种类还会结鞘或吐丝结网等。有的钻入植物组织为害,潜食叶肉,钻蛀茎干;有的侵蛀芽、花、种子等组织中,有时还能引致虫瘿。生活于土壤中的幼虫咬食植物根部,成为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仓储粮食、物品或皮毛的种类,是重要的仓库害虫。少数种类为捕食性,捕食蚜虫或介壳虫等,如食蚜灰蝶是甘蔗绵蚜的天敌。常见的资源昆虫有家蚕、柞蚕、蓖麻蚕等。虫草蝙蝠蛾幼虫被真菌寄生而形成的冬虫夏草,是名贵的中草药。
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在分类系统上,一般主要根据成虫翅的脉序、连锁方式和触角的类型等特征,将鳞翅目分为同脉亚目、异脉亚目和锤角亚目3个亚目。也有的学者(O.W.Richards乙.R.G.Davies,1977)主张分为小翅蛾亚目、蝙蝠蛾亚目、毛顶蛾亚目、单孔亚目和双孔亚目5个亚目。至于总科和科的建立,意见也不很一致,如有的主张分为28个总科、158科,有的则分为20个总科、135科等。
- 2楼网友:佘樂
- 2021-03-23 19:45
鳞翅目成虫分亚目、次亚目检索表
鳞翅目成虫分亚目、次亚目检索表
1 上颚发达,下颚内颚叶发达;无喙…………………………………………………………… 2
- 上颚退化,下颚内颚叶退化;有喙(有喙亚目 Glossata)………………………………………………… 4
2 无单眼和毛隆;雌性外生殖器有表皮突 ……………………………………………………无喙亚目Aglossata
- 有单眼和毛隆;雌性外生殖器无表皮突 ………………………………………………………………………3
3 亚前缘脉至径脉间有横脉;触角无叶状感觉器 ………………………………………轭翅亚目Zeugloptera
- 亚前缘脉至径脉间无横脉;触角有叶状感觉器 ……………………………………异蛾亚目 Heterobathiina
4 前后翅脉序相似,常具翅轭 ………………………………………………………………5
- 前后翅脉序不同,后翅翅脉减少,Sc脉与 R1脉合并,Rs脉不分支……………………………………… 8
5 前翅无翅轭;雌性第7、8腹节间腹面有一盲囊,产卵器钝,锉刀状…………… 新顶次亚目Neopseustina
- 前翅具翅轭或翅扣…………………………………………………………… 6
6 雌性生殖孔2个,位于第九腹节,无表皮突;前翅具肩脉和翅轭,后翅无前缘刺… 外孔次亚目Exoporia
- 雌性生殖孔1个,有表皮突;前翅具翅扣,后翅有前缘刺………………………………………………… 7
7 有单眼,下颚须5节 ………………………………………毛顶次亚目Dacnonypha
- 无单眼,下颚须4节 ……………………………………冠顶次亚目Lophocorona
8 雌性生殖孔单个;前翅有翅扣 ……………………………………异脉次亚目Heteroneura
- 雌性生殖孔两个,分别位于第八与第九腹节腹板上;前翅无翅轭和翅扣…………… 双孔次亚目Ditrysia
鳞翅目成虫分总科检索表
1 后翅R脉3或4分支;前翅轭叶几乎总是明显突出…………………………………………………………… 2
- 后翅R脉不分支;前翅轭叶不显著突出 ………………………………………………………………11
2 下颚外颚叶不发达,不形成喙;上颚大;头壳关节发达………………………………………………………… 3
- 下颚外颚叶形成喙,通常呈螺旋状卷曲,有时退化或缺失;上颚常十分退化,头壳关节不发达…………… 5
3 M4脉存在;无单眼;胫距1-4-4式;体较大,似毛翅目成虫;前翅斑纹褐色,无金属光泽。分布澳洲,西南太平……………………………颚蛾总科Agathiphagoidea
- M4脉缺失;有单眼;胫距0-0-4式,体较小(翅展最大16 mm,通常很小);前翅常有金属光泽………… 4
4 前翅Sc脉具叉;无翅痣;后翅轭叶不发达。世界分布 …………………………小翅蛾总科Micropterigoidea
- 前翅Sc脉简单;有翅痣;后翅轭叶发达。分布南美温带 …………………………异蛾总科Heterobathmioidea
5 体中等到很大、粗壮;喙和下颚须极度退化 ……………………………………蝙蝠蛾总科Hepialoidea
- 体中等到很小,翅展不超过27 mm,通常很小;喙和下颚须常很发达………………………………………… 6
6 前翅R4脉达顶角后部 ………………………………………………………………7
- 前翅R4脉达顶角或顶角前部…………………………………………………………… 9
7 前翅R3脉达顶角后部;较大且翅宽(翅展至少12 mm,通常大得多) …………蝙蝠蛾总科Hepialoidea (部分)
- 前翅R3脉达顶角前部;较小且翅窄…………………………………………………………… 8
8 下颚须很发达,5节,在1/2和3/4处明显弯曲。分布澳洲……………… 冠顶蛾总科Lophocoronoidea
- 下颚须很小,最多3节,平伸。分布纽西兰 ………………………………扇鳞蛾总科Mnesarchaeoidea
9 中足胫节有成对的端距;体较大(翅展13~27 mm),翅明显宽。分布东南亚和南美温带……………………………… 蛉蛾总科Neopseustoidea
- 中足胫节有不成对的距;体小(翅展最长16 mm,通常很小),翅窄 ……………………………………10
10 有单眼,M1与Rs脉不共柄 ………………………………毛顶蛾总科Eriocranioidea
- 缺单眼,M1与Rs脉共柄 ……………………………棘蛾总科Acanthopteroctetoidea
11 第2腹板有成对的前突;翅缺微刺;雌性生殖系统在第八节有交配孔,与产卵孔分离 ……………………15
- 第2腹板无成对的前突;翅通常或多或少有微刺;雌性仅有单生殖孔……………………………………… 12
12 触角柄节有眼罩,后足胫节有明显的刺 …………………………………微蛾总科Nepticuloidea
- 触角柄节无眼罩,后足胫节无刺………………………………………………………… 13
13 喙具鳞片,下唇须第二节有侧毛鬃,抱器瓣有明显排成栉状的钝刺;产卵器适于穿刺,无感觉中脊……… 穿孔蛾总科Incurvarioidea
- 喙具鳞片或无鳞片;下唇须无侧毛鬃;抱器瓣无明显的钝刺;产卵器非刺状,具感觉中脊……………… 14
14 喙光裸,宽翅小蛾,翅展达30 mm。分布南美南部、澳洲和南非………… 镰蛾总科Palaephatoidea
- 喙基部具鳞片;窄翅小蛾,翅展不达12 mm。分布全北区和热带………………… 冠潜蛾总科Tischerioidea
15 喙具鳞片………………………………………………………… 16
- 喙光裸或缺失………………………………………………………… 18
16 下唇须向后弯曲,端节可能超过头顶,通常渐尖;无毛隆;第2腹板为“谷蛾型”;无鼓膜器………………... 麦蛾总科Gelechioidea
- 下唇须平伸,鸟喙状或上举;有或无毛隆;第2腹板为“卷蛾型”;鼓膜器位于腹部基部或缺失…………17
17 下唇须上举;前翅近外缘有CuP脉;无鼓膜器 ………………………………舞蛾总科Choreutoidea
- 下唇须平伸,鸟喙状或上举;CuP脉通常缺失;鼓膜器位于腹部基部……… 螟蛾总科Pyraloidea
18 触角逐渐或突然成棒状,端部有时呈钩状………………………………………………………… 19
- 触角丝状或逐渐变细,常有纤毛,或为栉齿状、羽毛状…………………………………………………… 21
19 后翅有翅韁;单眼大;无毛隆 ………………………………透翅蛾总科Sesioidea (部分)
- 后翅一般无翅韁;单眼缺;有毛隆 ………………………………………………………………20
20 触角基部远离;近端部增粗;前翅所有脉均独立出自中室 ……………………弄蝶总科Hesperioidea
- 触角基部接近,端部增粗;前翅至少有一些脉共柄……………………………… 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
21 鼓膜器位于后胸或腹部基部腹面………………………………………………………… 22
- 无鼓膜器 ………………………………………………………………26
22 鼓膜器位于后胸,共鸣腔一般在腹部基部………………………………… 夜蛾总科Noctuoidea
- 鼓膜器位于腹部 ………………………………………………………………23
23 无毛隆 ………………………………………………………………24
- 有毛隆 ……………………尺蛾总科Geometroidea
24 前翅宽,常呈钩状 ………………………………………钩蛾总科Drepanoidea
- 前翅窄,非钩状 ………………………………………………………………25
25 前翅红棕色,具银色斑纹 ………………………………木蠹蛾总科Cossoidea (部分)
- 前翅灰色 ……………谷蛾总科Tineoidea (部分)
26 翅深裂为2个或多个翅瓣 ………………………………………………………………27
- 翅不分裂 ………………………………………………………………28
27 后翅分成3个翅瓣 …………羽蛾总科Pterophoroidea (部分)
- 后翅分成6~7个翅瓣 …………………………………翼蛾总科Alucitoidea (部分)
28 前翅CuP脉缺失 …………………………………………………………29
- 前翅CuP脉发达,至少在边缘存在……………………………………………………… 40
29 第7腹节有与气门相连的袋状凹陷;体中型,前翅具银斑。分布西古北区亚热带 ………欧蛾总科Axioidea
- 第7腹节无袋状凹陷 ………………………………………………………………30
30 宽翅小蛾(翅展小于 20 mm),无明显单眼;头表被有顶端深凹的扇状鳞片。分布澳洲和亚洲……… 丝蛾总科Simaethistoidea
- 与上述不同 ………………………………………………………………31
31 头表被毛形鳞片,如果与叶状鳞片混合(栎蛾总科Mimallonoidea,部分)则翅韁小或缺失;体粗壮、中等至大型………………蚕蛾类 (Bombycoid assemblage)
- 头表被叶状鳞片;翅韁很发达;体小至中型 ……………………………………………………32
32 后翅CuA脉有栉;前翅常有竖鳞…………………………………………… 粪蛾总科Copromorphoidea (部分)
- 后翅CuA脉无栉;前翅无竖鳞 ………………………………………………………………33
33 腹部有背刺;腹部第二节有V形骨片……………………………翼蛾总科Alucitoidea (部分)
- 腹部无背刺;腹部第二节无V形骨片………………………………………………………… 34
34 下唇须鸟喙状;雄性后足基节具端突,胫节有毛簇;前翅2A脉波状 ……………鸵蛾总科Hyblaeoidea
- 下唇须非鸟喙状;雄性后足基节无端突;前翅2A脉不呈波状…………………………………… 35
35 体粗壮,中等大小,翅窄,具警戒色………………………… 网蛾总科Thyridoidea (部分)
- 外表不同上述 ………………………………………………………………36
36 翅较窄,前翅宽比长为1比4或更小 ………………………………………………………………37
- 翅较宽,前翅宽比长为1比3或更大 ………………………………………………………………38
37 体小型,翅展小于15 mm;翅完整;体和足不总是很长………………… 谢蛾总科Schreckensteinioidea
- 体多大型,翅展常远超过15 mm(翅完整时总是这样);翅常裂开;体和足总是很长………………………... 羽蛾总科Pterophoroidea (部分)
38 腹部第一背板有大的后气门从背脊向侧面延伸;体中型,常有模糊的网纹 …网蛾总科Thyridoidea (部分)
- 腹部第一背板没有这样的延伸物 ………………………………………………………………39
39 所有跗分节均有强刺;体色浅。分布马达加斯加 ………………………………瓦蛾总科Whalleyanoidea
- 前足末端跗分节无强刺;体色多变。分布马达加斯加和亚洲 ………………………锚纹蛾总科Calliduloidea
40 第二腹板为“谷蛾型”∶前侧角不突出,表皮内突细长;通常为小而敏捷的种类,前翅无竖鳞………… 41
- 第二腹板为“卷蛾型”∶前侧角通常明显突出,表皮内突基部宽,通常短,无延长的脊;体粗壮,小到大型;前翅有时有竖鳞 ………………………………………………………………43
41 雄性第八腹节有叶突;前翅R4脉常达外缘 …………………………………巢蛾总科Yponomeutoidea
- 雄性第八腹节无叶突;前翅R4常达前缘…………………………………………………………42
42 头部有粗糙鳞毛;下唇须通常平伸,第二节有侧鬃…………………………… 谷蛾总科Tineoidea (部分)
- 头部光滑;下唇须通常上举,无侧鬃…………………………… 细蛾总科 Gracillarioidea
43 前翅表面或沿后缘有竖鳞……………………………………………………………44
- 前翅无竖鳞………………………………………………………… 45
44 前翅沿后缘有竖鳞;翅窄,前后缘几乎平行……………………………… 邻绢蛾总科Epermenioidea
- 前翅竖鳞不限于后缘;翅相对较窄,矩形…………………… 粪蛾总科Copromorphoidea (部分)
45 有毛隆;无单眼;前翅中室无M脉主干 ……………………………………伊芳蛾总科Immoidea
- 有或无毛隆和单眼,前翅中室常有M脉主干 ………………………………………………………………46
46 额下部分有竖鳞;有单眼和毛隆;产卵瓣叶状………………………………… 卷蛾总科Tortricoidea
- 额下部分无竖鳞;很少同时有单眼和毛隆;产卵瓣不呈叶状 ……………………………………………47
47 中室内M脉发达,分叉………………………………………………………… 48
- 中室无M脉,或在中室内为不完整的分叉脉 ……………………………………………………………49
48 无毛隆;很少有单眼 ………………………………………木蠹蛾总科Cossoidea
- 有毛隆和单眼 ……斑蛾总科Zygaenoidea (部分)
49 领片大,明显延…透翅蛾总科Sesioidea (部分)
- 领片小,略延伸……………………………………………………………50
50 有单眼……………斑蛾总科Zygaenoidea (部分)
- 缺单眼……………………………………………………… 51
51 前翅CuP脉完整且明显…… 斑蛾总科Zygaenoidea (部分)
- 前翅CuP脉仅在边缘或在基部明显 ……………………………………………………………52
52 前翅有翅痣……………………尾蛾总科Urodoidea
- 前翅无翅痣 ……………罗蛾总科 Galacticoidea
鳞翅目成虫分亚目、次亚目检索表
1 上颚发达,下颚内颚叶发达;无喙…………………………………………………………… 2
- 上颚退化,下颚内颚叶退化;有喙(有喙亚目 Glossata)………………………………………………… 4
2 无单眼和毛隆;雌性外生殖器有表皮突 ……………………………………………………无喙亚目Aglossata
- 有单眼和毛隆;雌性外生殖器无表皮突 ………………………………………………………………………3
3 亚前缘脉至径脉间有横脉;触角无叶状感觉器 ………………………………………轭翅亚目Zeugloptera
- 亚前缘脉至径脉间无横脉;触角有叶状感觉器 ……………………………………异蛾亚目 Heterobathiina
4 前后翅脉序相似,常具翅轭 ………………………………………………………………5
- 前后翅脉序不同,后翅翅脉减少,Sc脉与 R1脉合并,Rs脉不分支……………………………………… 8
5 前翅无翅轭;雌性第7、8腹节间腹面有一盲囊,产卵器钝,锉刀状…………… 新顶次亚目Neopseustina
- 前翅具翅轭或翅扣…………………………………………………………… 6
6 雌性生殖孔2个,位于第九腹节,无表皮突;前翅具肩脉和翅轭,后翅无前缘刺… 外孔次亚目Exoporia
- 雌性生殖孔1个,有表皮突;前翅具翅扣,后翅有前缘刺………………………………………………… 7
7 有单眼,下颚须5节 ………………………………………毛顶次亚目Dacnonypha
- 无单眼,下颚须4节 ……………………………………冠顶次亚目Lophocorona
8 雌性生殖孔单个;前翅有翅扣 ……………………………………异脉次亚目Heteroneura
- 雌性生殖孔两个,分别位于第八与第九腹节腹板上;前翅无翅轭和翅扣…………… 双孔次亚目Ditrysia
鳞翅目成虫分总科检索表
1 后翅R脉3或4分支;前翅轭叶几乎总是明显突出…………………………………………………………… 2
- 后翅R脉不分支;前翅轭叶不显著突出 ………………………………………………………………11
2 下颚外颚叶不发达,不形成喙;上颚大;头壳关节发达………………………………………………………… 3
- 下颚外颚叶形成喙,通常呈螺旋状卷曲,有时退化或缺失;上颚常十分退化,头壳关节不发达…………… 5
3 M4脉存在;无单眼;胫距1-4-4式;体较大,似毛翅目成虫;前翅斑纹褐色,无金属光泽。分布澳洲,西南太平……………………………颚蛾总科Agathiphagoidea
- M4脉缺失;有单眼;胫距0-0-4式,体较小(翅展最大16 mm,通常很小);前翅常有金属光泽………… 4
4 前翅Sc脉具叉;无翅痣;后翅轭叶不发达。世界分布 …………………………小翅蛾总科Micropterigoidea
- 前翅Sc脉简单;有翅痣;后翅轭叶发达。分布南美温带 …………………………异蛾总科Heterobathmioidea
5 体中等到很大、粗壮;喙和下颚须极度退化 ……………………………………蝙蝠蛾总科Hepialoidea
- 体中等到很小,翅展不超过27 mm,通常很小;喙和下颚须常很发达………………………………………… 6
6 前翅R4脉达顶角后部 ………………………………………………………………7
- 前翅R4脉达顶角或顶角前部…………………………………………………………… 9
7 前翅R3脉达顶角后部;较大且翅宽(翅展至少12 mm,通常大得多) …………蝙蝠蛾总科Hepialoidea (部分)
- 前翅R3脉达顶角前部;较小且翅窄…………………………………………………………… 8
8 下颚须很发达,5节,在1/2和3/4处明显弯曲。分布澳洲……………… 冠顶蛾总科Lophocoronoidea
- 下颚须很小,最多3节,平伸。分布纽西兰 ………………………………扇鳞蛾总科Mnesarchaeoidea
9 中足胫节有成对的端距;体较大(翅展13~27 mm),翅明显宽。分布东南亚和南美温带……………………………… 蛉蛾总科Neopseustoidea
- 中足胫节有不成对的距;体小(翅展最长16 mm,通常很小),翅窄 ……………………………………10
10 有单眼,M1与Rs脉不共柄 ………………………………毛顶蛾总科Eriocranioidea
- 缺单眼,M1与Rs脉共柄 ……………………………棘蛾总科Acanthopteroctetoidea
11 第2腹板有成对的前突;翅缺微刺;雌性生殖系统在第八节有交配孔,与产卵孔分离 ……………………15
- 第2腹板无成对的前突;翅通常或多或少有微刺;雌性仅有单生殖孔……………………………………… 12
12 触角柄节有眼罩,后足胫节有明显的刺 …………………………………微蛾总科Nepticuloidea
- 触角柄节无眼罩,后足胫节无刺………………………………………………………… 13
13 喙具鳞片,下唇须第二节有侧毛鬃,抱器瓣有明显排成栉状的钝刺;产卵器适于穿刺,无感觉中脊……… 穿孔蛾总科Incurvarioidea
- 喙具鳞片或无鳞片;下唇须无侧毛鬃;抱器瓣无明显的钝刺;产卵器非刺状,具感觉中脊……………… 14
14 喙光裸,宽翅小蛾,翅展达30 mm。分布南美南部、澳洲和南非………… 镰蛾总科Palaephatoidea
- 喙基部具鳞片;窄翅小蛾,翅展不达12 mm。分布全北区和热带………………… 冠潜蛾总科Tischerioidea
15 喙具鳞片………………………………………………………… 16
- 喙光裸或缺失………………………………………………………… 18
16 下唇须向后弯曲,端节可能超过头顶,通常渐尖;无毛隆;第2腹板为“谷蛾型”;无鼓膜器………………... 麦蛾总科Gelechioidea
- 下唇须平伸,鸟喙状或上举;有或无毛隆;第2腹板为“卷蛾型”;鼓膜器位于腹部基部或缺失…………17
17 下唇须上举;前翅近外缘有CuP脉;无鼓膜器 ………………………………舞蛾总科Choreutoidea
- 下唇须平伸,鸟喙状或上举;CuP脉通常缺失;鼓膜器位于腹部基部……… 螟蛾总科Pyraloidea
18 触角逐渐或突然成棒状,端部有时呈钩状………………………………………………………… 19
- 触角丝状或逐渐变细,常有纤毛,或为栉齿状、羽毛状…………………………………………………… 21
19 后翅有翅韁;单眼大;无毛隆 ………………………………透翅蛾总科Sesioidea (部分)
- 后翅一般无翅韁;单眼缺;有毛隆 ………………………………………………………………20
20 触角基部远离;近端部增粗;前翅所有脉均独立出自中室 ……………………弄蝶总科Hesperioidea
- 触角基部接近,端部增粗;前翅至少有一些脉共柄……………………………… 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
21 鼓膜器位于后胸或腹部基部腹面………………………………………………………… 22
- 无鼓膜器 ………………………………………………………………26
22 鼓膜器位于后胸,共鸣腔一般在腹部基部………………………………… 夜蛾总科Noctuoidea
- 鼓膜器位于腹部 ………………………………………………………………23
23 无毛隆 ………………………………………………………………24
- 有毛隆 ……………………尺蛾总科Geometroidea
24 前翅宽,常呈钩状 ………………………………………钩蛾总科Drepanoidea
- 前翅窄,非钩状 ………………………………………………………………25
25 前翅红棕色,具银色斑纹 ………………………………木蠹蛾总科Cossoidea (部分)
- 前翅灰色 ……………谷蛾总科Tineoidea (部分)
26 翅深裂为2个或多个翅瓣 ………………………………………………………………27
- 翅不分裂 ………………………………………………………………28
27 后翅分成3个翅瓣 …………羽蛾总科Pterophoroidea (部分)
- 后翅分成6~7个翅瓣 …………………………………翼蛾总科Alucitoidea (部分)
28 前翅CuP脉缺失 …………………………………………………………29
- 前翅CuP脉发达,至少在边缘存在……………………………………………………… 40
29 第7腹节有与气门相连的袋状凹陷;体中型,前翅具银斑。分布西古北区亚热带 ………欧蛾总科Axioidea
- 第7腹节无袋状凹陷 ………………………………………………………………30
30 宽翅小蛾(翅展小于 20 mm),无明显单眼;头表被有顶端深凹的扇状鳞片。分布澳洲和亚洲……… 丝蛾总科Simaethistoidea
- 与上述不同 ………………………………………………………………31
31 头表被毛形鳞片,如果与叶状鳞片混合(栎蛾总科Mimallonoidea,部分)则翅韁小或缺失;体粗壮、中等至大型………………蚕蛾类 (Bombycoid assemblage)
- 头表被叶状鳞片;翅韁很发达;体小至中型 ……………………………………………………32
32 后翅CuA脉有栉;前翅常有竖鳞…………………………………………… 粪蛾总科Copromorphoidea (部分)
- 后翅CuA脉无栉;前翅无竖鳞 ………………………………………………………………33
33 腹部有背刺;腹部第二节有V形骨片……………………………翼蛾总科Alucitoidea (部分)
- 腹部无背刺;腹部第二节无V形骨片………………………………………………………… 34
34 下唇须鸟喙状;雄性后足基节具端突,胫节有毛簇;前翅2A脉波状 ……………鸵蛾总科Hyblaeoidea
- 下唇须非鸟喙状;雄性后足基节无端突;前翅2A脉不呈波状…………………………………… 35
35 体粗壮,中等大小,翅窄,具警戒色………………………… 网蛾总科Thyridoidea (部分)
- 外表不同上述 ………………………………………………………………36
36 翅较窄,前翅宽比长为1比4或更小 ………………………………………………………………37
- 翅较宽,前翅宽比长为1比3或更大 ………………………………………………………………38
37 体小型,翅展小于15 mm;翅完整;体和足不总是很长………………… 谢蛾总科Schreckensteinioidea
- 体多大型,翅展常远超过15 mm(翅完整时总是这样);翅常裂开;体和足总是很长………………………... 羽蛾总科Pterophoroidea (部分)
38 腹部第一背板有大的后气门从背脊向侧面延伸;体中型,常有模糊的网纹 …网蛾总科Thyridoidea (部分)
- 腹部第一背板没有这样的延伸物 ………………………………………………………………39
39 所有跗分节均有强刺;体色浅。分布马达加斯加 ………………………………瓦蛾总科Whalleyanoidea
- 前足末端跗分节无强刺;体色多变。分布马达加斯加和亚洲 ………………………锚纹蛾总科Calliduloidea
40 第二腹板为“谷蛾型”∶前侧角不突出,表皮内突细长;通常为小而敏捷的种类,前翅无竖鳞………… 41
- 第二腹板为“卷蛾型”∶前侧角通常明显突出,表皮内突基部宽,通常短,无延长的脊;体粗壮,小到大型;前翅有时有竖鳞 ………………………………………………………………43
41 雄性第八腹节有叶突;前翅R4脉常达外缘 …………………………………巢蛾总科Yponomeutoidea
- 雄性第八腹节无叶突;前翅R4常达前缘…………………………………………………………42
42 头部有粗糙鳞毛;下唇须通常平伸,第二节有侧鬃…………………………… 谷蛾总科Tineoidea (部分)
- 头部光滑;下唇须通常上举,无侧鬃…………………………… 细蛾总科 Gracillarioidea
43 前翅表面或沿后缘有竖鳞……………………………………………………………44
- 前翅无竖鳞………………………………………………………… 45
44 前翅沿后缘有竖鳞;翅窄,前后缘几乎平行……………………………… 邻绢蛾总科Epermenioidea
- 前翅竖鳞不限于后缘;翅相对较窄,矩形…………………… 粪蛾总科Copromorphoidea (部分)
45 有毛隆;无单眼;前翅中室无M脉主干 ……………………………………伊芳蛾总科Immoidea
- 有或无毛隆和单眼,前翅中室常有M脉主干 ………………………………………………………………46
46 额下部分有竖鳞;有单眼和毛隆;产卵瓣叶状………………………………… 卷蛾总科Tortricoidea
- 额下部分无竖鳞;很少同时有单眼和毛隆;产卵瓣不呈叶状 ……………………………………………47
47 中室内M脉发达,分叉………………………………………………………… 48
- 中室无M脉,或在中室内为不完整的分叉脉 ……………………………………………………………49
48 无毛隆;很少有单眼 ………………………………………木蠹蛾总科Cossoidea
- 有毛隆和单眼 ……斑蛾总科Zygaenoidea (部分)
49 领片大,明显延…透翅蛾总科Sesioidea (部分)
- 领片小,略延伸……………………………………………………………50
50 有单眼……………斑蛾总科Zygaenoidea (部分)
- 缺单眼……………………………………………………… 51
51 前翅CuP脉完整且明显…… 斑蛾总科Zygaenoidea (部分)
- 前翅CuP脉仅在边缘或在基部明显 ……………………………………………………………52
52 前翅有翅痣……………………尾蛾总科Urodoidea
- 前翅无翅痣 ……………罗蛾总科 Galacticoidea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