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小题1】题目:我想给你唱首歌
【小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作文要求:
①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 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 不少于600字。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作文(50分)以下作文,任选其一。【小题1】题目:我想给你唱首歌【小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9:55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12-20 05:3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2-01-22 06:08
(答案→)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小题1】1、“我”。题目中的“我”字,是第一个显明要素。这清晰地规定了这篇文章的叙述主体和叙述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主体的视角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来构思全篇。同时,“我”也成为了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对象,深刻剖析“我”的心理变化也是这个要素所指向的写法。2、“想”。从语法上来看,“想”是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是指动词主体产生了一种意愿和念头。以此来看,“想”不是“做”。所“想”之事不是现实中正在进行的事情,是未实现而可能实现的一种行为。部分考生考试时忽略了这一点,写成了“我正在唱歌”,这是审题粗糙导致的偏题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想”字,既然是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考生在构思的时候也应该着眼于叙述主体即“我”的心理描写,写出“我”个人成长中的一段心路历程。 3、“唱歌”。“唱”的基本含义是口中发出乐音,或者是依照乐律发出声音。“唱”的引申意义可以是宣传、歌唱、颂扬。如果考生在写作前能够稍作分析,那么,他既可以选择“唱”的基本含义来写自己具体想唱的歌曲,也可以根据“唱“的引申意义来写对某些优秀人物的品质和某些美好事件渗透的精神进行宣传和颂扬。“歌”的含义也有多个方面。首先,最基本的还是其本义“歌曲”。考生当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写。其次,“歌”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也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古代,“歌诗”两字常常连用。由此,精美的诗歌、散文或其他篇章也可称作是“歌”。考生不妨从这些角度来考虑,写作触角似乎可更广泛些。4、“首”。很多人以为,“首”字此处是个量词,似乎不必考虑。我倒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析题切入口。从“我想唱首歌”整个题目来看,此处之“首”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一首”,其二是“多首”。如果理解为“一首”,个人以为,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而且因为数量为“一首”,主题较为集中,很容易写得详尽细腻。如果理解为“多首”,个人以为,考生则可以从散文构思的角度入手,构成很多的排比段落。这样写,容易将文章的结构建筑得清晰井然。【小题1】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声音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就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深水无声。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学问、本领,给车子“加载”,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除此,别无选择。论述时,要把握“马车”与“声音”的关系,不能只提及一方面,而忽略或不提及另一方面。如立意为“要充实自己”或“要懂得谦逊”,均有失偏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2-01-22 06:28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