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作者是吕不韦。秦始皇那么恨吕不韦,为什么焚书坑儒后,吕氏春秋还会流传于后世??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08:45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3-28 11:42
《吕氏春秋》作者是吕不韦。秦始皇那么恨吕不韦,为什么焚书坑儒后,吕氏春秋还会流传于后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28 12:07
吕氏春秋与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关系。
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与他统治思想有冲突的其他思想书籍,坑儒坑的是那些读了书口口声声要他施行仁政的人。他这么做是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并不是针对某个人。
吕氏春秋在站在大秦的角度出发写的史书,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矛盾不过是争权夺利,与此书无关。
另外注明一点,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下博学之人撰写的书,他本人并不是作者。
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与他统治思想有冲突的其他思想书籍,坑儒坑的是那些读了书口口声声要他施行仁政的人。他这么做是有着自己的政治目的,并不是针对某个人。
吕氏春秋在站在大秦的角度出发写的史书,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矛盾不过是争权夺利,与此书无关。
另外注明一点,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下博学之人撰写的书,他本人并不是作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3-28 16:54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术通述,术士即述士,取自“述而不作”,即儒士,参见刘向《说苑》“坑杀儒士”,又参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述亦作术)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和吕不韦一丁丁点关系也没有,而且帝王是不会那么感情用事的!再说谁说秦始皇恨死吕不韦!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 ,专任狱吏 ,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 等等。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 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事件.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秦朝统治者的目的在于打击复活的旧贵族政治思想,强化思想统治。但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深远:一是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使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最后落了个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唐?章碣诗《焚书坑》)的结局。
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阳儒阴法”,或者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法家强调的是法、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
焚书坑儒和吕不韦一丁丁点关系也没有,而且帝王是不会那么感情用事的!再说谁说秦始皇恨死吕不韦!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 ,专任狱吏 ,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 等等。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 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事件.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秦朝统治者的目的在于打击复活的旧贵族政治思想,强化思想统治。但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深远:一是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使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最后落了个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唐?章碣诗《焚书坑》)的结局。
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阳儒阴法”,或者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法家强调的是法、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
- 2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3-28 15:42
我认为秦始皇恨吕不韦,主要是因为吕不韦在秦国的势力过大,严重影响了皇权,但是将吕不韦的势力铲除后,但就一本书而言,吕氏春秋确实对当时的文化学术有很大价值,甚至说流芳百世也不为过,所以秦始皇才同意保留这本书。
还有种野史的说法,当时以吕不韦的势力其实可以起兵造反的,但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他放弃了,而交换条件就是秦始皇要保留吕氏春秋
还有种野史的说法,当时以吕不韦的势力其实可以起兵造反的,但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他放弃了,而交换条件就是秦始皇要保留吕氏春秋
- 3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28 15:17
秦始皇只是忌惮吕不韦。当初他把吕不韦贬往河南,各诸侯国的使者纷纷来探望吕不韦,秦始皇怕吕不韦叛变,才致书于他责问,并要把他迁往四川。吕不韦自知已遭皇帝所忌,就饮鸩自杀。既然死了,秦始皇也就不恨他了。也不忌惮他了。那么,也就不用对吕氏春秋动手了。
- 4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28 13:44
焚书不是所有书都烧掉,李斯所奏如下: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者,以吏为师。
只有诗经,尚书,诸子百家在焚烧之列,此外还有六国自己编写的史书.医药,占卜,种植类,还有秦国编写的历史都不在焚烧之列.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者,以吏为师。
只有诗经,尚书,诸子百家在焚烧之列,此外还有六国自己编写的史书.医药,占卜,种植类,还有秦国编写的历史都不在焚烧之列.
- 5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3-28 12:35
秦始皇恨吕不韦,从何说起,寻秦记看的吧!哥们不要把戏说当历史,穿越当科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