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基础制度是什么,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5 07:51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4-24 07:14
四项基础制度是什么,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4-24 08:52
一、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比较
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量化分析来确定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和检查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制度基础审计是在评价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期能够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和时间。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健全,初步评价其可信赖程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有效,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财务报表就会越真实越公允越可靠。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审计人员为了取得相关证据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就不得不扩大审计范围。
2.测试
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状况、了解掌握了相关资料后,即可以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复合性测试。否则,就对财务报表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发现控制缺陷以改进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控制测试在非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主要目的。
3.评价
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成控制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该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并通过做出的评价来分析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便以此为根据决定是否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程度。
(二)风险基础审计程序在理论上虽然仍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但在具体内容上与制度基础审计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实务中,为了使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致,并关注审计重要领域,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审计计划开始时要对固有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评价等方法执行一般规划并确认重要的审计领域,来识别重要的风险领域,确认重要的审计范围。
2.期中审计时寻找并确定控制弱点,执行初步风险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选择可靠有效益的审计查核程序。即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判断客户管理意识、控制措施及控制品质、控制程序设计本身是否严密,职责分工是否良好,如果有效,则进一步判断其可依赖程度及发生重大审计错误的可能性,并以此来确定查核方法。
3.通过实施审计获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报告。继续整理前几步提出的问题及期后事项审核、会计报表的分析性复核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即执行全面评估,将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报告。
二、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
简单的说,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通过评估内部控制测试来评估和量化控制风险。但总的来说,两种方法的步骤基本一致,只是所考虑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不同。
(一)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
1.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法是用文字形式简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现行内部控制,一般按照不同的环节和主要业务分别说明各个环节与业务的特征、经办人员、有关的控制措施与方法、各种业务文件、凭证表格和会计记录的编制要素与存放地点等。
2.编制系统流程图。编制系统流程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来描述各经营环节的业务处理程序,各种凭证文件的种类及其编制、处理、传递和保存。一些比较完整的系统流程图还可以显示各项业务的授权、批准、权责分工、复核等控制措施和功能。
3.填制内部控制调查......余下全文>>
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量化分析来确定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和检查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制度基础审计是在评价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期能够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和时间。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健全,初步评价其可信赖程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有效,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财务报表就会越真实越公允越可靠。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审计人员为了取得相关证据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就不得不扩大审计范围。
2.测试
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状况、了解掌握了相关资料后,即可以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复合性测试。否则,就对财务报表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发现控制缺陷以改进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控制测试在非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主要目的。
3.评价
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成控制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该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并通过做出的评价来分析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便以此为根据决定是否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程度。
(二)风险基础审计程序在理论上虽然仍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但在具体内容上与制度基础审计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实务中,为了使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致,并关注审计重要领域,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审计计划开始时要对固有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评价等方法执行一般规划并确认重要的审计领域,来识别重要的风险领域,确认重要的审计范围。
2.期中审计时寻找并确定控制弱点,执行初步风险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选择可靠有效益的审计查核程序。即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判断客户管理意识、控制措施及控制品质、控制程序设计本身是否严密,职责分工是否良好,如果有效,则进一步判断其可依赖程度及发生重大审计错误的可能性,并以此来确定查核方法。
3.通过实施审计获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报告。继续整理前几步提出的问题及期后事项审核、会计报表的分析性复核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即执行全面评估,将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报告。
二、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
简单的说,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通过评估内部控制测试来评估和量化控制风险。但总的来说,两种方法的步骤基本一致,只是所考虑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不同。
(一)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
1.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法是用文字形式简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现行内部控制,一般按照不同的环节和主要业务分别说明各个环节与业务的特征、经办人员、有关的控制措施与方法、各种业务文件、凭证表格和会计记录的编制要素与存放地点等。
2.编制系统流程图。编制系统流程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来描述各经营环节的业务处理程序,各种凭证文件的种类及其编制、处理、传递和保存。一些比较完整的系统流程图还可以显示各项业务的授权、批准、权责分工、复核等控制措施和功能。
3.填制内部控制调查......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