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哪里建都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1:18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3-07 12:08
朱元璋在哪里建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07 13:20
问题一: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在哪? 朱元璋曾经考虑过在安徽老家建都,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把都城建在南京(应天府)。明成祖“奉天靖难”之后,把都城前往自己的驻地北京(顺天府),从此,北京就作为明朝的首都,南京就作为明朝的陪都。明朝末帝崇祯吊死煤山之后,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残余皇室又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问题二:朱元璋建都哪里? 南京,然后第四子朱棣永乐帝明成祖就把都城迁到北京去啦。 如果确实能够解决您的问题,记得在我们回答的答案上选择“采纳为答案”,举手之劳,深表感谢! 如果无法解决您的问题,那么还请您继续补充您的问题,以便帮您深入了解解答。问题三:朱元璋当皇帝时定都在哪里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在南京。其实,朱元璋心中一直不愿,定都南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下定远后,采取谋士冯国用的以金陵作根据地的谋略,于次年攻下金陵,称应天府。再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打垮长江中下游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直至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议都城之事。当时有几处地方在商议之中:长安、洛阳、开封(当时称北京)、北平(今北京)、临濠(今安徽凤阳)、南京。朱元璋很想在其老家临濠定都,但经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后,终于改南京为京师,作为都城。
南京虽定为都城,但有三个难以补救的缺陷始终在困扰着朱元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质;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大内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破坏了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迁都。迁往何处?他心目中认为长安较好,于是在1391年特派太子朱标去三秦视察。然而,时过境迁,全国经济格局早非汉唐时代,长安过于偏西,远离富庶,漕运艰难,迁都长安客观上已不可能。朱元璋终于不得不概叹“兴废存数,只得听天”,打消了迁都意图。
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于1420年迁都北平。这一方面与北平是朱棣发迹之地有关,但与朱元璋一直不愿定都南京也不能说没有关系。问题四: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在哪 应天府,或称京师,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并改名应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以南京为国都,是为明朝京师。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称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北京为京师,恢复南京之名,作为留都。问题五:朱元璋是什么时候称帝的,定都在什么地方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梗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问题六: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在南京。其实,朱元璋心中一直不愿,定都南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下定远后,采取谋士冯国用的以金陵作根据地的谋略,于次年攻下金陵,称应天府。再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打垮长江中下游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直至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议都城之事。当时有几处地方在商议之中:长安、洛阳、开封(当时称北京)、北平(今北京)、临濠(今安徽凤阳)、南京。朱元璋很想在其老家临濠定都,但经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后,终于改南京为京师,作为都城。
南京虽定为都城,但有三个难以补救的缺陷始终在困扰着朱元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质;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大内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破叮了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迁都。迁往何处?他心目中认为长安较好,于是在1391年特派太子朱标去三秦视察。然而,时过境迁,全国经济格局早非汉唐时代,长安过于偏西,远离富庶,漕运艰难,迁都长安客观上已不可能。朱元璋终于不得不概叹“兴废存数,只得听天”,打消了迁都意图。
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于1420年迁都北平。这一方面与北平是朱棣发迹之地有关,但与朱元璋一直不愿定都南京也不能说没有关系。问题七:明朝定都在哪里? 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北京),询问大臣可否在此建都。臣僚们认为激是元代亡国之地,王气已尽,不宜建都。翰林修撰鲍频说: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 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赶走明惠帝后,他不愿意到南京去当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封地(时称燕京),龙潜于此,多有经营。上有所好,下必应之,他的臣僚纷纷表示赞同。《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问题八:朱元璋准备迁都到哪 一直就是顺天府(南京) 成祖朱棣迁都到的北平(后改为了北京) 原因是天子戍边 而且朱棣原本就是燕王 驻地就在北平问题九:为什么太祖朱元璋要建都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 .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很不满意,因为建都南京的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久。他曾经有建都凤阳的打算,而且几乎就要付诸于行动;后来听从了刘基的建议(凤阳是风水四败之地,不宜建都),放弃了;曾有人建议建都西安,朱元璋考虑到漕运艰难,也放弃了。至于宋代的丧国之都开封、元代的丧国之都北平,他才不想受那晦气呢。南京虎踞龙盘,又是他的发迹之地,相比之下,似乎更要好些。最后,他决定定都南京,而将开封、凤阳作为陪都,以弥补南京的不足。
===============
洪武元年六月丙申,上发开封,命右副将军宗异留守。闰七月己亥朔,遣师犒北征将士。丁未,上至自开封。八月己巳朔,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以春秋往来巡狩。洪武八年夏四月辛夘,上幸中都鳯阳府。是日,发京师抵滁州,遣官祭滁阳王庙。甲辰,驻中都祭告叮地於圜丘,谓:“臣每询儒者,言皆曰,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臣心不忘。洪武初年,平定中原,臣即至汴,意在建都以安天下,及观生民凋弊,转输艰难,恐益劳民,遂命羣臣会议,皆曰濠地古之锺离於此建都,庶合古今之宜,以此两更郡名,今为鳯阳,建立都城。”丁巳,还京师,诏罢中都役作。
(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六十六
.问题十: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在哪? 朱元璋曾经考虑过在安徽老家建都,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把都城建在南京(应天府)。明成祖“奉天靖难”之后,把都城前往自己的驻地北京(顺天府),从此,北京就作为明朝的首都,南京就作为明朝的陪都。明朝末帝崇祯吊死煤山之后,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残余皇室又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
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下定远后,采取谋士冯国用的以金陵作根据地的谋略,于次年攻下金陵,称应天府。再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打垮长江中下游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直至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议都城之事。当时有几处地方在商议之中:长安、洛阳、开封(当时称北京)、北平(今北京)、临濠(今安徽凤阳)、南京。朱元璋很想在其老家临濠定都,但经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后,终于改南京为京师,作为都城。
南京虽定为都城,但有三个难以补救的缺陷始终在困扰着朱元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质;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大内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破坏了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迁都。迁往何处?他心目中认为长安较好,于是在1391年特派太子朱标去三秦视察。然而,时过境迁,全国经济格局早非汉唐时代,长安过于偏西,远离富庶,漕运艰难,迁都长安客观上已不可能。朱元璋终于不得不概叹“兴废存数,只得听天”,打消了迁都意图。
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于1420年迁都北平。这一方面与北平是朱棣发迹之地有关,但与朱元璋一直不愿定都南京也不能说没有关系。问题四: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在哪 应天府,或称京师,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并改名应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以南京为国都,是为明朝京师。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称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北京为京师,恢复南京之名,作为留都。问题五:朱元璋是什么时候称帝的,定都在什么地方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梗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问题六: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在南京。其实,朱元璋心中一直不愿,定都南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下定远后,采取谋士冯国用的以金陵作根据地的谋略,于次年攻下金陵,称应天府。再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打垮长江中下游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直至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议都城之事。当时有几处地方在商议之中:长安、洛阳、开封(当时称北京)、北平(今北京)、临濠(今安徽凤阳)、南京。朱元璋很想在其老家临濠定都,但经大臣刘基的极力劝说后,终于改南京为京师,作为都城。
南京虽定为都城,但有三个难以补救的缺陷始终在困扰着朱元璋。一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质;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大内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破叮了风水,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迁都。迁往何处?他心目中认为长安较好,于是在1391年特派太子朱标去三秦视察。然而,时过境迁,全国经济格局早非汉唐时代,长安过于偏西,远离富庶,漕运艰难,迁都长安客观上已不可能。朱元璋终于不得不概叹“兴废存数,只得听天”,打消了迁都意图。
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于1420年迁都北平。这一方面与北平是朱棣发迹之地有关,但与朱元璋一直不愿定都南京也不能说没有关系。问题七:明朝定都在哪里? 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北京),询问大臣可否在此建都。臣僚们认为激是元代亡国之地,王气已尽,不宜建都。翰林修撰鲍频说: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 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赶走明惠帝后,他不愿意到南京去当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封地(时称燕京),龙潜于此,多有经营。上有所好,下必应之,他的臣僚纷纷表示赞同。《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问题八:朱元璋准备迁都到哪 一直就是顺天府(南京) 成祖朱棣迁都到的北平(后改为了北京) 原因是天子戍边 而且朱棣原本就是燕王 驻地就在北平问题九:为什么太祖朱元璋要建都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 .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很不满意,因为建都南京的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久。他曾经有建都凤阳的打算,而且几乎就要付诸于行动;后来听从了刘基的建议(凤阳是风水四败之地,不宜建都),放弃了;曾有人建议建都西安,朱元璋考虑到漕运艰难,也放弃了。至于宋代的丧国之都开封、元代的丧国之都北平,他才不想受那晦气呢。南京虎踞龙盘,又是他的发迹之地,相比之下,似乎更要好些。最后,他决定定都南京,而将开封、凤阳作为陪都,以弥补南京的不足。
===============
洪武元年六月丙申,上发开封,命右副将军宗异留守。闰七月己亥朔,遣师犒北征将士。丁未,上至自开封。八月己巳朔,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以春秋往来巡狩。洪武八年夏四月辛夘,上幸中都鳯阳府。是日,发京师抵滁州,遣官祭滁阳王庙。甲辰,驻中都祭告叮地於圜丘,谓:“臣每询儒者,言皆曰,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臣心不忘。洪武初年,平定中原,臣即至汴,意在建都以安天下,及观生民凋弊,转输艰难,恐益劳民,遂命羣臣会议,皆曰濠地古之锺离於此建都,庶合古今之宜,以此两更郡名,今为鳯阳,建立都城。”丁巳,还京师,诏罢中都役作。
(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六十六
.问题十: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在哪? 朱元璋曾经考虑过在安徽老家建都,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把都城建在南京(应天府)。明成祖“奉天靖难”之后,把都城前往自己的驻地北京(顺天府),从此,北京就作为明朝的首都,南京就作为明朝的陪都。明朝末帝崇祯吊死煤山之后,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残余皇室又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