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夜景美文,急需一些描写成都之美的文章,求帮忙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19:22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4-09 21:30
成都的夜景美文,急需一些描写成都之美的文章,求帮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4-09 21:48
流水环抱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在水边长大的城市,汩汩的流水使成都人的性格变得温文尔雅而又充满浪花般的情趣。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成都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以元朝官员和旅行家的双重身份游历成都,他在游记中重点描绘了成都的江河桥梁,他站在成都的一座廊桥之上,看见鸟翅般翻飞的帆影,听见流水的淙淙声和划桨的泼喇声,脸上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在轻轻吹拂。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一座泡在水中的华美之城。“两江抱城”的城市格局、秀丽的山川以及像草堂、武侯那样的人文古迹,都使这里的人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机智。
成都的游乐文化因为水的滋养,变得特别浪漫、陶醉、喧哗。《蜀杌》描述后蜀时期成都的水上游乐胜景时说:“龙舟彩舫,十里绵亘,自百花潭至万里桥,游人士女,珠翠夹岸。有白鱼自江心跃起,腾空而去。”而任正一《游浣花溪记》更是极写游赏的盛况,满城士女“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
这样一座被水培育起来的城市,它一定气定神闲,不会具有暴虐的性格和很强的侵略性,它总是很谦逊地汲取外来的东西,然后像基因转变那样把别人的东西融化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水的柔韧和妩媚会使这座城市的人随和、机趣、不顽固、不排外,在自信的同时有一种谦逊的品格。
鲜花点缀的古都
成都的城市形象一直跟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离开了花,成都一下子就会黯然失色,变成另一座我所不认识的粗糙乏味的城市。
最早把花跟成都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人,是五代时的后蜀主孟昶,他曾经在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到了金秋送爽时节,城墙上五颜六色的芙蓉花都开了,“四十里如锦绣”,把一个秀美的成都城映照得无比浪漫温馨。因为这个典故,成都至今简称“蓉城”。据我所知,不在森严巍峨的城墙上放置刀剑枪炮等防御工具,而是种植娇艳的芙蓉花,这在中国建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到了宋代,成都的花跟寻常百姓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海棠和梅花成为了宋代成都的“市花”。《益州方物略》描绘宋代成都的海棠时说:“蜀之海棠,诚为天下奇艳。”诗人陆游在成都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骑马从青羊宫至浣花溪路过,连绵不绝的梅花香气使他深深地沉醉了,他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可以想像,在一座鲜花盛开的城市中,人们的鬓发上、衣襟上、生活中都有花的映衬和陪伴。
成都的街头总有小贩提着一串串黄桷兰在兜售,两朵三朵用线贯穿。花有玉一样的质地,十步开外就已花香扑鼻。女人买来挂在衣襟上、鬓角上,男人买来挂在汽车的档风玻璃后面。到了冬天,卖梅花的人用自行车驮着一大束剪下来的梅枝沿街叫卖。成都人买上几枝回去插在花瓶里,根部用水浸泡着,半月之中,家中的香气经久不散。
休闲者的天堂
宴饮这个雅致的词语,可能会让人想起丰盛的菜肴、华美的人物和扑鼻的酒香。在这样的宴会上,一定是高朋满座,丝竹铮铮,许多有身份的人借吃饭的机会畅叙友情。不过,我这里说的宴饮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成都的官吏历来有宴饮的雅好,第二层意思是说成都紶百姓历来有吃喝玩乐的风气。在成都这样一座温柔富贵、润泽华美的城市里,物质极其丰富,环境极其优美,战争和灾难很难降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一种本能的追求。杜甫有一句诗,描绘成都城的安乐之风:“锦城丝竹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这......余下全文>>
成都是一座在水边长大的城市,汩汩的流水使成都人的性格变得温文尔雅而又充满浪花般的情趣。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成都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以元朝官员和旅行家的双重身份游历成都,他在游记中重点描绘了成都的江河桥梁,他站在成都的一座廊桥之上,看见鸟翅般翻飞的帆影,听见流水的淙淙声和划桨的泼喇声,脸上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在轻轻吹拂。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一座泡在水中的华美之城。“两江抱城”的城市格局、秀丽的山川以及像草堂、武侯那样的人文古迹,都使这里的人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机智。
成都的游乐文化因为水的滋养,变得特别浪漫、陶醉、喧哗。《蜀杌》描述后蜀时期成都的水上游乐胜景时说:“龙舟彩舫,十里绵亘,自百花潭至万里桥,游人士女,珠翠夹岸。有白鱼自江心跃起,腾空而去。”而任正一《游浣花溪记》更是极写游赏的盛况,满城士女“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
这样一座被水培育起来的城市,它一定气定神闲,不会具有暴虐的性格和很强的侵略性,它总是很谦逊地汲取外来的东西,然后像基因转变那样把别人的东西融化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水的柔韧和妩媚会使这座城市的人随和、机趣、不顽固、不排外,在自信的同时有一种谦逊的品格。
鲜花点缀的古都
成都的城市形象一直跟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离开了花,成都一下子就会黯然失色,变成另一座我所不认识的粗糙乏味的城市。
最早把花跟成都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人,是五代时的后蜀主孟昶,他曾经在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到了金秋送爽时节,城墙上五颜六色的芙蓉花都开了,“四十里如锦绣”,把一个秀美的成都城映照得无比浪漫温馨。因为这个典故,成都至今简称“蓉城”。据我所知,不在森严巍峨的城墙上放置刀剑枪炮等防御工具,而是种植娇艳的芙蓉花,这在中国建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到了宋代,成都的花跟寻常百姓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海棠和梅花成为了宋代成都的“市花”。《益州方物略》描绘宋代成都的海棠时说:“蜀之海棠,诚为天下奇艳。”诗人陆游在成都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骑马从青羊宫至浣花溪路过,连绵不绝的梅花香气使他深深地沉醉了,他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可以想像,在一座鲜花盛开的城市中,人们的鬓发上、衣襟上、生活中都有花的映衬和陪伴。
成都的街头总有小贩提着一串串黄桷兰在兜售,两朵三朵用线贯穿。花有玉一样的质地,十步开外就已花香扑鼻。女人买来挂在衣襟上、鬓角上,男人买来挂在汽车的档风玻璃后面。到了冬天,卖梅花的人用自行车驮着一大束剪下来的梅枝沿街叫卖。成都人买上几枝回去插在花瓶里,根部用水浸泡着,半月之中,家中的香气经久不散。
休闲者的天堂
宴饮这个雅致的词语,可能会让人想起丰盛的菜肴、华美的人物和扑鼻的酒香。在这样的宴会上,一定是高朋满座,丝竹铮铮,许多有身份的人借吃饭的机会畅叙友情。不过,我这里说的宴饮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成都的官吏历来有宴饮的雅好,第二层意思是说成都紶百姓历来有吃喝玩乐的风气。在成都这样一座温柔富贵、润泽华美的城市里,物质极其丰富,环境极其优美,战争和灾难很难降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一种本能的追求。杜甫有一句诗,描绘成都城的安乐之风:“锦城丝竹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这......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