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哪些方向的要求?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7-18 09:3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7-18 10:10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连续指出,我们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呢?我们的体会,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致力于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科学理念,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学习型社会理论便是我国借鉴世界优秀理论成果,引领国家发展方向与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研究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学习型社会理论,便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全球竞争与挑战的必然需要。
(一)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型社会理念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学习型社会”这一新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提出的。他于1968年出版了名为《学习型社会》的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未来社会应该是所有成年男女以学习成长和人格构建为目的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在国际范围内,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了出来。
1995年欧盟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白皮书,由此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从更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中,深入思考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和策略,认为“21世纪是人类迈向学习型社会的世纪”。《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终身教育”理念应根据现实需要加以扩大和重新界定。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先后开始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积极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学习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条通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和谐世界的人类进步之路
为什么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引起各国和联合国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因为人类进入20世纪后期,社会发展呈现出四大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学习型社会必将到来。
第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呼唤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起源于人们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不再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摒弃了那种仅仅把自然资源开发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之关键,把GDP增长看作社会发展之主要目标的观念。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社会发展看作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把人力资源和人的创造力提升到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地位。“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克服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理念,也必然导致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第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学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重要生产因素的经济。它彻底打破了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源消耗的绝对依赖,使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创新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归根结底是依靠“智慧”的经济,是“创新”的经济,而“智慧”和“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要靠人来创新。所以,知识经济的关键是“人”,不是“物”。人力资本也因此在知识经济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学习与教育则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芬兰自然资源匮乏,却屡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竞争力第一,2007年人均GDP 45020美元,位居全球第9位。芬兰经济的成功,正是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质量的教育与学习系统。因此,学习与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居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
信息社会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便利条件。信息技术、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随时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实现了跨越国界、地域、贫富、民族和文化的知识整合。世界各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优秀文化、科学成果、学习资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可以便捷地为全人类共享。信息技术为学习需求的表达、学习资源的供给,以及教育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是学习型社会到来的必要前提。
第四,全球教育改革引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随着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社会发展急剧加速。人们必须自觉地参与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要求。教育也必须从阶段性教育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这场教育变革中,除了学校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与机构也要承担起教育职责,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受教育机会。教育重心要从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走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主转变,使学习者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顺应这四大历史趋势,教育必然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一个社会将教育赋予核心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社会应该有一个新的名称——“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实现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是把学习与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根本目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根本途径的社会。
学习型社会将教育与学习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因为在当今时代,这不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达到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以及减少贫困、愚昧、排斥、压迫和战争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型社会超越了“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意义。学习型社会是一条真正通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和谐世界的人类进步之路。
学习型社会是将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理念运用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
与宏观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步伐相适应,微观层面的各类社会组织也探索着适应新时代的种种变革。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运而生,它顺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能够指导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从而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在著名的系统动力学创始人佛睿思特教授的指导下,历时十年完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开山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他系统地提出了五项修炼方法,使一个组织锤炼成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的修炼,强调人们要明确建立个人“愿景”,并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产生创造性张力,促使自我超越的实现;“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要求人们修炼一种开放式的态度,打破习惯思维的限制,彼此坦诚地敞开心扉,才能够真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而产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是在组织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上酝酿整合出成员普遍认可的共同愿景,实现员工个体价值目标与组织价值目标的理性融合,持续感召组织成员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和谐地凝聚成组织的充沛活力;“团体学习”的修炼,强调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地学习演练,提高整体协调配合能力,最终实现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的结果;“系统思考”的修炼,强调要打破线性、分割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整体观、全局观来看问题,由只看事件,到看变化背后的结构,由静态的分析原因,到看见各因素间的互动,从而寻求一种动态的、精妙的平衡。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统合了五项修炼的关键一环。
学习型组织管理将教育学引入管理,以提高成员个人、团队和组织整体学习能力为主要手段,来解决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组织整体竞争力的问题。学习型组织管理将学习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持续学习使组织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用组织学习带动组织文化建设、带动需求激励、带动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改变了泰罗制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路,实现了管理理念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飞跃,实现了领导方式由个人英雄式领导向集体英雄式领导的转变,实现了管理架构由等级森严的科层制向边界模糊的扁平化网络格局转变。因此,学习型组织管理是21世纪的新型管理理论,是适应知识经济飞速变化的管理方式,是符合民主管理潮流的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之后的又一次管理学革命。
建设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细胞。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共享学习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能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动的动态过程。因此,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创新与变革的动力源泉。学习型组织强调组织成员持久的学习行为,并为其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保证,组织自身也形成了系统化的持续学习和创新,永葆竞争活力。可见,学习型组织建设不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各类社会组织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还担当起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主要职责,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从微观层面上讲,学习型组织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会是将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在于通过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努力培养社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文化精神,提高社会的综合素质、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推进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