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高地(节选)钱金利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4 17:21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3-14 05: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记忆的高地(节选) 钱金利 (1)我始终无法绕过乡村。 (2)在城市寄居越久,对乡村的怀念就越为清晰。像余华在《兄弟》后记中说的: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乡村是根。走多远都是。所以,余华承认自己不会放弃对乡村的书写,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 (3)乡村是记忆一块无法逾越的高地,对每一个从乡村出走的人来说。 (4)对我来说,村庄是一个世界。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世界。世界上,没有比村庄再大的地方。我无法用目光,穷尽一个村庄。实际,谁都无法穷尽村庄。村庄之外,仍是村庄。一个连着一个的村庄,是组成大地的骨架,沉默而坚毅地俯卧着。 (5)1980年,我四岁。或说,是三周岁。我不知道我当时是不是学会了记数。或许,这只是我在把记忆的钟,往回拨转,才看见的,一种类似真实的幻影。那一年,我头一回下地。此前,我曾无数次深入到旷野的深处,但我只是一名看客。这一回,是下地。是劳动。 (6)父亲在耕一块田。父亲要把一块地翻过来,像母亲把一床棉被翻过来一样。父亲在犁的两边压了两大块石头。这是两块我无法撼动的大石头。然后,父亲把绳勒进瘦骨铮铮的肩头。把着犁,向前走。泥是黑的。翻过来的泥,还是黑的。更深的黑色。新翻的泥土里,汹涌着一股新鲜的味道。我相信,这味道,一直在大地深处发酵着,奔窜着。在犁铧的背面,它们终于找着了出口。我站在一边,看着父亲,被泥土的味道,浮起。浮起。像一块木头,在水里浮了起来。 (7)父亲看见我的傻样,伸出巨大的手掌,拎着我的脖子,把我扔到了犁背上:“压住。一个农民的一辈子,应该从犁铧上开始。”父亲的话,让我的命运,现出一丝亮光,像被犁开的泥土,透出生命深处的气息。从我压犁的模样,父亲看出我天生该是个好把式。我在犁上,获得了一个足可满意的坐姿,比坐在手扶拖拉机上还舒服。甚至,从那以后,我再没坐过这么稳实的车子。哪怕是奔驰、保时捷,也不。 (8)劳动因为有了一个舒服的开端,而成了一件舒服的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缠着父亲要下地。我喜欢坐在犁背上,在新翻的泥土气息里,渐渐沉醉。劳动,让冗长而缓慢的时间,有了平实的飞翔的感觉。多年以后,在坐过山车的时候,有一瞬间,我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当你坐在一个心仪的驾座上,时光便长出了翅膀。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劳动中,听到时光飞逝的声响。 (9)波浪一样的泥土,被敲碎,碾细,整平。一块地,平展展的,像一张辽远阔大的眠床,安安静静地躺着。除却了庄稼的掩映,大地仿佛一样子往下陷落了一截子,那些迷失在庄稼丛中的人们和草舍们,便都乘机,一层层往上浮了起来。人越来越多,汹涌着。我混迹在人群中,像一株稗草混迹在一片稻秧。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我的体重,还不足以压实一张深入大地的犁铧。我只能用高高低低的脚步,来丈量一块地的长度和宽度。 (10)父亲在后退,我在前进。父亲泥耙把萝卜籽掩住,我用小脚丫子,把土踩实。只有把土踩实了,萝卜才能长得瓷实。个顶个大。然而,我的体重,显然阻碍了我的脚步。我无法让我的脚,更深地陷落在泥土里。我虚浮的脚步,不像是在劳动,而像是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写字或作画。写一个颤动着的“一”字,或者,写一幅“米点”山水。我相信,当时,我一定不曾认识“一”字,或者“米芾”。这个意象,一定是多年以后,我在看着别人劳动的时候,突然被遥远的记忆掐住喉咙。 (11)有些记忆,无法逾越。父亲并不曾责怪我的虚浮。父亲,在印着我的小脚丫子的萝卜地上,又印了一串串宽大而沉重的大脚印。这是一双美丽的大脚,印下的这一串,是通往丰收喜悦的邮戳。我曾多么殷切的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双美丽的大脚。可以把美丽的邮戳,盖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12)我现在,我真的拥了这样一双脚。走路的时候,我常常不自觉地回过头去,看看身后。没有看见一个脚印。哪怕,一片像落叶一样虚浮的脚印。 (13)远处,被瓦屋,楼屋,挡住。除了天空依然辽阔。大地,已经被分割。零碎的大地上,拥挤的庄稼,再无法包围一幢高大的楼房。更无力把它遮挡,让它陷落。时间已经把事实颠倒。楼群把庄稼包围,让大地陷落。村庄走在越来越大的一条路上,越来越快地靠进一个城市。庄稼,无法阻挡一个村庄迈向城市的脚步。有人说:现在的村庄,就是一个城市。而一个村庄里,再找不出一个纯粹的农民。那些仍然赤脚行走在土地上的,有一多半,是充满矫情的怀旧者。 (14)我坐在一个城市的上空,怀想一个村庄的旧时模样。并且,从嘴巴里喷出,一根炊烟的模样。 18.联系全文内容来看,“乡村是记忆一块无法逾越的高地”,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答: 19.从第五至第十一段内容来看,“劳动”教给幼年的“我”哪些道理? 答: 20.“我现在,我真的拥了这样一双脚。走路的时候,我常常不自觉地回过头去,看看身后。没有看见一个脚印。哪怕,一片像落叶一样虚浮的脚印。”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21、请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构思”和“思想主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角度或以一角度为主兼顾其他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题目自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路难
- 2019-07-23 02:17
18、走出乡村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割舍对故土的怀念。 19、(1)劳动,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气息。(2)劳动,让冗长而缓慢的时间,有了平实的飞翔的感觉。(3)劳动,让我学会用自己的脚印来丈量人生的长度和宽度。 20、是作者的自我剖析,也是对远离乡村,同时也远离了泥土,更远离了脚踏实地的为人处世原则的一种反思。 21、《试析<记忆的高地>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参考范文: 钱金利的散文《记忆的高地》,体现了他对故乡乡村的深挚的情感,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记忆的高地生命》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它的思想深度。作者引用余华在《兄弟》后记中的话“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乡村是根。走多远都是”,认为,人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割舍自己与故土的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乡村是记忆一块无法逾越的高地”;“我曾多么殷切的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双美丽的大脚。可以把美丽的邮戳,盖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人一生的足迹往往起步于故乡的泥土中,并从中获取动力或鞭策。作者撇开了个人的、传统的思乡情结,把笔触伸向了关注人类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正因了这个高度,《记忆的高地》才具有了空谷足音般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记忆的高地》的魅力还在于一种对现实的前倾的关注。你看,“远处,被瓦屋,楼屋,挡住。除了天空依然辽阔。大地,已经被分割。零碎的大地上,拥挤的庄稼,再无法包围一幢高大的楼房。……”作者用一种深情的忧虑的凝视,关注着在现代化的进程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乡村的困惑,以及原本流淌在泥土中的美好的、质朴的精神的缺失,“那些仍然赤脚行走在土地上的,有一多半,是充满矫情的怀旧者”。从这个层面上说,《记忆的高地》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文本本身,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解析: 18、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是一个含蕴丰富的句子,它是一个总起句,总领了全文的内容。因此要联系全文内容来理解回答。意思对即可 19、此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综合,应概括几段的内容要点,做出回答 20、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结合全文来回答 21、回答时要有层次,抓住一点说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19-05-04 10:34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