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都有宝盖头``下联必须全同样部首,,而且意境相符!
对联寂寞寒窗空守寡的下句是
答案:7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07:44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4-13 14:3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4-13 15:15
居然碰到了这个对子,我在一款游戏里有个球友,名字就是用的下联,拿来谈笑了好几次呢,呵呵……
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下联:浑浊淡酒漫消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13 21:29
寂寞寒窗空守寡
烟火煎熬灯烛烦
- 2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4-13 21:02
此对为两个版本:
客寄寒寓寂寞宿 寂寞寒窗空守寡
千古绝对,特转一帖如下:
我记得《济公全传》里有此联: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网上还有一下联:~~~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
寂寞寒窗空守寡 google一下,有好多下联
俊俏佳人伥伶仃
休偕佳偶但依僧
伶仃佛侧倦作僧
荷花茎藕蓬莲苔
流浊清源污沧海
荷花莲芳葱芯茎
苦薄荒苑苛蕴芳
纤细红线终结缘
姣娇妙娥嬉媚婿
妖妍媚姐娱嫁婿
思恋悠怨总忘息
混沌滚泪溢浊溏
流沙河泮灌浊汤
荒芜芦苇芳草茂
还有一篇文章:
李翊君:沙漠泪海渐涨潮 -----新浪读书
闲来无事,在故纸堆里翻拣出一段关于楹联的雅文,颇有点诗意,虽然故事残缺了一半,但仍然很值得玩味。
故事说的是明末清初年间,在中国有一江南女子,才貌倾城,后却因为人事哀怨随即遁入空门,不问情色。该女子在寺门外的墙上写出一句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并坦言凡能有应对者,便身心相许,重返红尘。
一时间,前去应对的文人雅士们络绎不绝,但最后又无不悻悻而归。
究其缘由,概因为这上联字字嵌有同一偏旁,而语意又流畅贯通,如若没有神来之笔,光凭一两个凡夫俗子岂能随意点破?
该故事的结尾甚为遗憾:看到前路全无知己,那小女子便心灰意冷,当真在庙里空守了一辈子寒窗,直到寂寞死去。
联想到古人所说的“三不朽”:“风声”、“水声”、“无涯的寂寞”。
“寂寞寒窗空守寡”之所以是句绝联,直到今天都无人可以解对,其实并不是因为那文字里的精巧机关,而是实在没有下文可以配得上这“寂寞”二字。
中国古代的另一大孤独者当属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老人,一幅《江独钓图》至今还存放于故宫之中,这一钓怎么算也有千余年之久,并且好像完全没有就此打住,收杆归家的念头。
我常想,那善钓的老头儿是因为贪食鲜鱼而冒着风雪出来垂钓吗?一定不是,他钓的不是鱼儿,是雪;不是雪,是心情。
所以孤独是客观的,而寂寞却由心境决定。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虽孤独,却丝毫不显寂寞,而小僧尼虽然渴望寂寞却又害怕孤独。
“所有的寂寞只不过是一盆泥土的浅深。”
我并不反对诗人有着如此的潇洒,但关键还是要看同一盆土里最后会长出怎样迥然的花朵。
所谓看电视不如翻报纸,翻报纸不如读书,读书不如思考,思考不如写作,写作不如听音乐,听音乐不如走向大自然,走向大自然不如仰望星空,仰望星空不如孤独,孤独不如寂寞,什么都不如达到一种境界。
所以孤独如果也能升华到寂寞,即便是有心、无心地染上了,也便有了只供自己玩味的东西,也难怪有人会唱“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而认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至于那个摒弃了红尘的小女子,诚然她终其一生地持守在了暮鼓晨钟里,但她的寂寞也未必是所愿的。这样的孤独,连她自己都看不懂,忍不住,试问还有谁能够解救?
听罢李翊君的《沙漠寂寞》,灵光一闪,其实歌里的女子已经帮她对出了“寂寞寒窗空守寡”的下联——“沙漠泪海渐涨潮”。
只可惜这两个寂寞丽人,一个住在山中,一个走在沙漠,相隔得实在太远,又迟迟舍不得跳出自己的囚笼。
所以,她们俩谁也救不了谁,也不想被别人搭救……
- 3楼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4-13 19:46
冷落素颜独垂泪
- 4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4-13 19:20
寂寞寒窗空守寡
澎湃汹涛涌清江
- 5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4-13 18:12
客寄寒寓寂寞宿
- 6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4-13 16:54
LZ我找了很久终于在一本书上给你找到了,不过故事是一位大家闺秀对对子找情郎,最后她出家当了尼姑,最后她出的对子,但是那位书生没有对出来就出家了,那个尼姑最后忧郁而终,一次偶然机会他突然想到了下联。
下联是:退还莲迳返逍遥。
请求采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