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节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16:56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2-19 12:05
冬至是什么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2-19 13:30
冬至是什么节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艺术中国 www.artx.cn/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冬至节又称什么节?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Winter Solstice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 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 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 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 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 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 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 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 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 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 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 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 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 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 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 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
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1]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 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 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 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 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
中文名:冬至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别名: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冬季的开始 气候特点:天气最寒冷 季节:冬季 时间: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度 前一节气: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风俗活动:祭天祭祖 风俗食物:饺子、羊肉汤 农事活动:施好腊肥、加强防冻 养生:防寒保暖、调整心态 三候: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
地理意义
天文坐标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 (目前处在人马座),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 为冬至线),
平静书斋
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 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 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 ,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 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 九”。
点击加载更多
冬至
节气 更多义项冬至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代表什么 及下冬至小常识。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冬至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明天就是冬至了,这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但在现代社会中,冬至作为一个节日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与在它三天之后的圣诞节相比,甚至“不堪一击”。什么是冬至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互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的别称有哪些 冬至又叫什么节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冬至的起源悠久。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冬至什么意思。是几月几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天降临,天气寒冷。一般是阳历十二月下旬21号左右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Winter Solstice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 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 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 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 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 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 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 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 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 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 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 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 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 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 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 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
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1]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 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 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 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 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
中文名:冬至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别名: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冬季的开始 气候特点:天气最寒冷 季节:冬季 时间: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度 前一节气: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风俗活动:祭天祭祖 风俗食物:饺子、羊肉汤 农事活动:施好腊肥、加强防冻 养生:防寒保暖、调整心态 三候: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
地理意义
天文坐标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 (目前处在人马座),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 为冬至线),
平静书斋
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 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 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 ,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 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 九”。
点击加载更多
冬至
节气 更多义项冬至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代表什么 及下冬至小常识。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冬至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明天就是冬至了,这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但在现代社会中,冬至作为一个节日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与在它三天之后的圣诞节相比,甚至“不堪一击”。什么是冬至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互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的别称有哪些 冬至又叫什么节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冬至的起源悠久。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冬至什么意思。是几月几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天降临,天气寒冷。一般是阳历十二月下旬21号左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