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毒的三毒解释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9 01:38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11-08 03:24
佛教三毒的三毒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路难
- 2021-11-08 03:36
【三毒】
(术语)又曰三根:一、欲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嗔毒,恚忿之心名为嗔。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三毒】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欲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三毒】
谓欲、嗔、痴。《四解脱经》云:“三毒感三涂,嗔忿火涂;悭欲刀涂;愚痴血涂。 【三毒】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欲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着为性。
二、嗔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谓之嗔,嗔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毒】
欲、嗔、痴。欲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术语)又曰三根:一、欲毒,引取之心,名为贪。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者。二、嗔毒,恚忿之心名为嗔。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为痴。心性闇钝,迷于事理之法者。亦名无明。此有二种,痴毒独起,名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名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智度论三十一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大乘义章五本曰:“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止观五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同六曰:“心起三毒,即名三毒。”智度论十九曰:“一切三界无常,为三衰三毒火所烧。”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三毒】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欲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三毒】
谓欲、嗔、痴。《四解脱经》云:“三毒感三涂,嗔忿火涂;悭欲刀涂;愚痴血涂。 【三毒】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欲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着为性。
二、嗔 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谓之嗔,嗔者憎恚为性。
三、痴 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三毒】
欲、嗔、痴。欲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