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论再生缘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1:4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 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五年后,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1.结合原文,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按时间顺序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展现在读者眼前,评传结合,集中体现了陈寅恪是一个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文中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其个人不幸,衬托出陈寅恪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对病痛顽强坚韧的意志,突出了其为学问付出一生的主题。

C.陈寅恪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D.文中作者多次对双眼的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学者形象:治学专注,不畏病痛,离别之际对学术与生命充满留恋。

E.病中的陈寅恪亲自撰写《论再生缘》,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说明陈寅恪在治学上孜孜以求不畏病痛的勤勉精神,他的生命与学术密不可分。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3.文章题目是“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请结合全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述哪几件事写出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6分)

4.陈寅恪身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在国学上的成就不可谓不高。傅斯年曾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请结合文本谈谈陈寅恪能在学问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并选择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最佳答案
【答案】

1.选B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C不给分

2.①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并列国学四大导师的原委;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的卓越才华;③引用名家硕儒的原话,立体展现了陈寅恪一生为学,使形象更为饱满,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2分)

3.①不在乎名字读音,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②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③在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④《元白诗笺证稿》完成后左眼完全失明;⑤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⑥拒绝中国科学院的邀请;⑦双目失明情况下75岁完成《柳如是别传》。(每点一分,答对六点即可得满分)

4.原因:①在学问上有远见卓识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②在国难与个人不幸双重打击下,用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对学术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多部国学巨著。③拒绝中科院的邀请,不慕名利,将精力全部放在学术研究上。(每点1分)

启示例举:

①具有远见卓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条件。

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这样的高瞻远瞩是其学术成就的基础。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多能把握成功。长远的目光会带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具有远见卓识更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②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

陈寅恪一生屡遭不幸,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终成一代大师。人生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执着的信念,方能在不幸与挫折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我们青年人更应以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不幸中陶冶品格,丰富人生的阅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辉煌。

③为人治学应当挣脱世俗概念的桎梏,坚守宁静淡定的内心。

陈寅恪这种甘坐冷板凳、不羡功名的心境,对当今学术界学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现象是一种教育,一种启发,我们只有挣脱世俗对成功的功利定位,才会找到真理。志存高远,学求博深,我们应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因每点1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分析正确、言之成理即可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E文中“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不是“亲自撰写”A“评传结合”不妥。本文以传为主,未有评传结合;C“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错。此题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选项E就是这类题目;人物性格一般都是高度概括,要在文中找到依据,选项BCD就是文章的主旨和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手法和风格题目注意选项中的用词,如此题选项A中的“评传结合”就是这类题目,文章以“传”为主,“评”的很少,所以“评传结合”言过其实。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段的作用题目,答题时先交代文段的内容,然后答作用,此段的内容是:突出陈寅恪的学术地位;作用当然是为传主服务,引用是一种手法,效果是真实可信,引用别人的话目的是侧面烘托传主的性格特征,关键是突出什么性格特征要答出,再从结构上答出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概括的题目,要注意答题的方向“事件”,突出的是“为学术的一生”,答题的区位是“全文”。注意这些从全文进行筛选难度不大,一定要全面,必须的满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的是“陈寅恪能在学问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就其中一点谈启示,首先要概括原因,答题时注意全面,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作答,答题时最好是概括出原因,然后选取文中事例进行佐证。概括的依据有“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答题时注意文章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启示类题目一定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引述传主的事例,最后结合现实分析,模式是:“我说+文说+概括说+所以说”,现在人说可是正例也可是反例。如: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观点)

陈寅恪一生屡遭不幸,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终成一代大师。(文说)人生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执着的信念,方能在不幸与挫折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概括说)我们青年人更应以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不幸中陶冶品格,丰富人生的阅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辉煌。(所以说)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全部回答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慷慨 阴晦 琐屑
车贷还清之后本人没在家暂时不办理手续行吗?
下列对于生物圈的有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地
RitaisflyingtoDisneylandthisafternoon.I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设函数,那么f-1(10)=________.
单选题上海合作组织第八次峰会于2008年8月28
单选题Thisis________book,pleaseshowitto
数コミック実写化,実写化是什么意思,コミ什
单选题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Itisstrangethathe_________insuchanimportan
女生讨厌男生戴耳钉吗?
单选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来源是A.国家拨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它们在同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650字,不
推荐资讯
He is doing a hard job.Work starts at 7 a.
Apollo(web前端开发必备技能之一,但是不解
猴年猴月猴日
单选题本初子午线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地球
单选题Iwantsome________.Couldyou_____
沁心百合是什么意思
公司交的物业费做什么会计科目?做管理费用下
Hello,everyoneBecause of the high rate of
阳新县黄石头发乱了(锦绣城店)这个地址怎么能
-________pollutionin100years?-No,therewon&
鲜海参如何泡发的视频
车的几个油是什么意思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