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书》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政策是什么?你认为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汉代在对待商业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政策?(3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持此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3分)
(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利或者有弊;利弊参半;不同时期各有利弊。上述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分)重农抑商政策。合理。原因: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本,因此只有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才能稳固其统治。②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急需粮食、财力、人力以备战争之用,所以重视农业。③商人的流动性大,与耕战、中央集权的思想相违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3 08:41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2-13 02:0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2-13 03:30
(答案→)重农抑商政策。合理。原因: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本,因此只有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才能稳固其统治。②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急需粮食、财力、人力以备战争之用,所以重视农业。③商人的流动性大,与耕战、中央集权的思想相违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期对商业的认识及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此题首先要明确三人的观点不同,然后从历史背景入手去分析相关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本题的第(1)(3)(4)问中都涉及到学生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要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毕竟处在一个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以农为本符合当时的要求;第(3)问中黄宗羲的观点也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这一时期封建制度衰落,民主思想产生,商品经济发展,提出这样的观点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第(4)问较难,真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2-13 05:03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