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背宝源局雕母 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08:43
- 提问者网友:骑士
- 2021-03-14 15:10
铜钱背宝源局雕母 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03-14 16:10
宝源局是明清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清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中国古代货币金融机构。明清两代由官方设立,专司钱币铸造。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 京)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钱”,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麟年)在江西设置宝泉局, 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币。明太祖洪武元年(公 元1368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除京师、南 京宝源局外,在各省设置宝泉局,铸造洪武通 宝钱,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北京设置宝源 局,隶属工部,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 年)又在北京设立宝泉局。清代沿袭明制,在 工部和户部分别设立宝源局和宝泉局,并在各 省设立铸局。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规定每省只设一局,并统一将各省局的名称以 “宝”字为首,次用本省一字如浙江的称“宝 浙局”。各省设立的铸局存放增减频繁,先后 设立的达五、六十所。至清光绪年间,仅存北 京的宝源、宝泉两局,外省铸局相继停废。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宝源局裁撤。宣 统二年(公元1910年)宝泉局也被裁撤。
雕母是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
祖钱的雕制需要十分精良,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在《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一书中写到,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的《大钱图录》一书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
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它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中国古代货币金融机构。明清两代由官方设立,专司钱币铸造。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 京)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钱”,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麟年)在江西设置宝泉局, 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币。明太祖洪武元年(公 元1368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除京师、南 京宝源局外,在各省设置宝泉局,铸造洪武通 宝钱,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北京设置宝源 局,隶属工部,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 年)又在北京设立宝泉局。清代沿袭明制,在 工部和户部分别设立宝源局和宝泉局,并在各 省设立铸局。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规定每省只设一局,并统一将各省局的名称以 “宝”字为首,次用本省一字如浙江的称“宝 浙局”。各省设立的铸局存放增减频繁,先后 设立的达五、六十所。至清光绪年间,仅存北 京的宝源、宝泉两局,外省铸局相继停废。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宝源局裁撤。宣 统二年(公元1910年)宝泉局也被裁撤。
雕母是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
祖钱的雕制需要十分精良,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在《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一书中写到,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的《大钱图录》一书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
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它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3-14 17:04
雕母其实说的就是母钱啦。相当于我们说的样本。
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
祖钱的雕制需要十分精良,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编辑本段制作及选材
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在《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一书中 咸丰元宝雕母钱
写到,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的《大钱图录》一书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编辑本段与其他古钱币不同之处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 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它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雕母是按照朝廷规定的规范性的钱,把它雕刻出来,面、背要求很严格。而且请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来写钱文,把它刻成钱模子。雕母做出来以后,经过审定批准,就开始翻铸。翻铸还不能大量地进行,翻多了会变形,所以翻出来的钱也是有一定限量的。第一次翻出来的钱叫铸母,而一般讲的母钱就是指铸母。雕母和铸母的区别,最明显之处表现在钱币的纹饰内容上。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铸母钱因为是翻铸所成,一般会经过冷加工,因此钱面上会有锉磨的痕迹,并且钱的边缘上还保留有拔模子的斜度。
母钱与行用钱明显的区别在于币的大小和厚度。由于古时翻铸钱币采用刻模灌铸的方法,因此制造出来的行用钱的体积会比作为刻模样本的母钱稍小。也就是说,母钱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