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该怎样理解
解决时间 2021-04-24 20:17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4-24 04:31
“孝”字该怎样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4-24 05:09
(1)孝顺:尽孝孝子|
(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3)丧服:穿孝|戴孝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4-24 08:59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西递“敬爱堂”中悬挂一大“孝”字,据说为南宋哲学家朱熹所书;其运笔厚重,气势恢宏,最具特色的是这个“孝”字充分运用了中国文字象形的特点,其上部酷似一仰面作揖,尊崇长辈的后生,而那人面的后脑却似一猴头,其寓意是尊老、敬老为人,反之则为畜牲。
说到朱熹如何写这“孝”字,其间还有一则故事,说是当年西递村有个叫胡厚德的老人,在浙江杭州开了一经营茶叶的茶号,老人生了三个儿子,全都跟着妻子生活在西递,每年端阳、中秋、春节三节胡厚德便托人将钱带回家中抚养妻小。
三个儿子慢慢长大,胡厚德花钱为他们娶了三房媳妇,儿子一天天大了,胡厚德也一天天老了,本想将一家人接到杭州一起生活,不想妻子患病突然逝去,就在胡厚德悲痛不已时,祸不单行,生意场上风浪险恶,经营多年的老茶号竟被同行挤垮,胡厚德只得收拾几个残留的血本和多年来的一些积蓄,在同乡好友布庄老板胡庆寿的陪同下回到西递。
到家后,看到久别重逢的三房儿子和媳妇个个孝顺,胡厚德自是十分满意,当夜,在吃完儿子媳妇们准备的酒饭后,胡厚德打开随身的包袱,把从杭州带回的银子三一三十一分给了三房儿子和媳妇。儿子媳妇个个是笑逐颜开,一个个“爹爹”、“公公”叫得胡厚德心里比灌了蜜糖还甜。
第二天,胡厚德去胡庆寿家拜访,感谢他丢开生意一路陪同之情,谈话间,胡厚德兴致勃勃地说到三个儿子媳妇如何孝顺,将他昨夜又如何把银子分给了三个儿子的事说给胡庆寿听.
胡庆寿不听则罢,一听是连连摇头说道:
“老哥啊, 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你把这多年来的一点积蓄分给了三个儿子,是好是坏?是祸是福?真难予料,你不记得古人有句话说是‘活着收,死了丢’吗?
你的那点积蓄活时就得攒着,死了再分给他们也不迟,你现在全分了,儿子媳妇日后待你孝顺倒也罢了,万一他们不孝,你老哥何以生存?”
听了胡庆寿这么一说,胡厚德确实感到自己过于轻率,不该把自己的积蓄一古脑全分完,但细想,三房儿子媳妇都很孝顺,他一个老头子留着钱有什么用。不如早早给了他们让他们各自派上用场。对于胡庆寿善意劝说,胡厚德压根没放在心上。
谁知世间事往往只有做了悔,没有悔了做.
胡厚德在家呆的时间长了,渐渐看出三房儿子媳妇不再象先前那么孝顺,先前胡厚德愿意呆在谁家,谁家就安排老爷子吃好玩好,可后来,兄弟三个一商量定下每家养一个月,月大月小,都得扯平,谁也不愿多养一天,老头子去谁家,谁家都没好脸色,吃的往往也是残汤剩饭,加上三个媳妇,个个伶牙俐齿,往往是骂丈夫骂儿子,捎带把公公也骂上,只气得胡厚德浑身发抖,想单独过吧,自己身边已分文全无,没办法,只好打了牙齿和血吞,谁让自己养了这么一群狼呢。
这日子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混过去了。
说话间又到了一年腊月二十八,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大儿子媳妇放出话来,年年都是他们家带着老头子过年,吃鱼吃肉,今年也得往后轮一轮,于是老二推老三,老三推老二,硬是没有一家答应接胡厚德去过年。胡厚德闷闷不乐走出村子,真想找个池塘、水井,一死了事,他就这样心事重重往前走,不想一头撞着从杭州赶回西递过年的老朋友胡庆寿。
见到胡庆寿,胡厚德是嚎啕大哭,把自己几年来受的委屈一古脑全吐了出来。
胡庆寿听了胡厚德的诉说是又怜又恨,怜的是这位老哥在生意场上辛苦一辈子,到头来竟是这般遭遇,恨的是胡厚德三房儿子媳妇竟然如此对待亲生父亲,真是猪狗不如。胡庆寿沉思片刻,随即将胡厚德带进村边水口亭,附在胡厚德耳边轻轻说了几句,然后转身走出水口亭,边走边说:“老哥你就在这等着,按我的吩咐去做,保你的儿子媳妇从今往后孝孝顺顺,让你欢度晚年。”
不说胡厚德坐在水口亭内如何忐忑不安,单说胡庆寿回了家后,茶也没喝一口,径自来到胡厚德家,一进门就大声叫:“厚德老哥、厚德老哥”见无人应答,便来到隔壁胡厚德大儿子家,一进门见胡厚德大儿子正在杀鸡宰鹅,胡庆寿问道:“老大,你爸爸呢?”老大赶忙起身笑着答话“不知道呢,你老找他有事?”胡庆寿走近老大身边悄悄说,“当年,你爹离开杭州时,把几个箱子寄放在我店里,现在,我那店也不打算开,这一次回来顺便把那几个箱子带了回来,既然不在你家,我就到老二家去找找看。”说完抬脚就走,胡庆寿来到老二家照原话又说了一遍,转身去老三家再说一遍。这边胡庆寿还没离开老三家那边老大、老二和媳妇已在满村找胡厚德了。
当晚,胡厚德回到家,三个儿子媳妇争着让他上自家家里去过年,争来争去最后是老三提一个主意,让大家把自己家最好吃的搬来放在父亲家,大家团团圆圆过个年。
第二天,胡庆寿请了几个挑夫扛着三个大箱走进胡厚德家,那箱上挂着大铜锁不算,还贴有封条,看着那沉叠叠的样子村里人都估模那里面足有好几千银子。
打那以后胡厚德的三房儿子媳妇孝顺得一塌糊涂,不再一家是养一个月,而是三家搬到一起,每天轮流服侍老爷子,端茶送水,炒菜烧饭,个个是温良恭俭让,目的只一个只要,让老爷子开心。听到厚德三房儿子媳妇无比孝顺的消息后,胡庆寿写信给胡氏宗族的族长,让他报县衙,表彰胡厚德的三房儿子媳妇,当时,历代帝王都讲究以孝治天下,胡氏族长的报告很快给批了下来,胡厚德三房儿子媳妇均受到表彰。
胡厚德扎扎实实过了几年快活日子,终于撒手西去,儿子媳妇呼天抢地、披麻戴孝,令村人感动不已。待到安葬结束,回到家里,儿子媳妇关了大门,迫不及待地取出父亲生前一直挂在身上的钥匙,打开那三个大箱,一看箱子里全是碎瓦片,儿子媳妇一个个目瞪口呆,思前想后,一个个全都抽泣起来,想起过去自己所做的一切,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后来朱熹讲学路过西递,听人说起这则故事,老夫子挥毫写了一个大大的“孝”字,并教人领会这人面猴头的寓意,从此,胡氏族人便将这“孝”字悬挂在自己的宗祠里,以警示后人。
- 2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4-24 08:06
孝道思想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编辑本段]《论语》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4章内容相关,故一并解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小弟以为第一解涵意较广,故详细说明如下: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事实上以今日医学的角度而言,疾病仍有一部份的成因或程度可以操之在己。例如有些传染性疾病有其地域性,能不去这些地方就应该尽量避免(泰伯篇的“危邦不入”或也与此有部份相同之意)。如果一定得去,有些预防措施就一定不该省略,如疟疾可以藉行前开始服药预防。另外也有些传染病与个人的行为有关系,当然也能且该禁力避免危险的行为,如性病。还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自己也应定时按医师指示使用药物,因为这与病情的控制相当有关;适当的饮食和运动也同样重要,同时也是可以操之在己的。还有一些健康行为,如:均衡的饮食、体重的维持等也与健康息息相关,这些应该也属自己可以注意的。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为政篇这四章加上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编辑本段]“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编辑本段]孝文化根据地 孝感动苍穹——荆楚“孝文化”
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惟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 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古代这里出了几个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 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节的记述,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神话传说的古文记载之一,只是后世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世俗的情爱缠绵,使得故事的主题由原来的“孝感动天”变成了现在的“情爱缠绵”。
董永墓,黄香墓,孟宗哭竹处……光阴流转,以上历史遗迹多不复存。1984年,孝感人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修起一座仿古式建筑——董永公园。瑶池仙境、槐荫古树、理丝桥、升仙台、孝子祠等景观,再现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1996年,为进一步挖掘、弘扬孝文化,在董永公园“孝子祠”里,又塑立了“二十四孝”蜡像。沐浴淳朴的孝德古风,孝感孝文化历久弥新。
古风新貌:移小孝为大孝
孝感以孝传名。仅据明、清《孝感县志》记载,孝感史册留名的孝子就有493人,孝德古风盛行不衰。
传承古代孝文化,必须“扬弃”。古代孝文化中包含的“父慈子孝”、“敬老爱幼”、“明礼诚信”、“与人为善”等,具有永恒的价值。曾当选孝感“十大孝子”的刘青枝,一人“撑四家、养八老”;倾情孝亲敬老的余汉江,7年来共计捐款达500万元,今年元月8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十大楷模”,蜚声华夏。
中华孝文化是历史对孝感的馈赠。近年来,孝感社会各界孝文化研究如火如荼,2003年10月,《孝感——孝子之乡》画册编印发行;《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三部99万字的孝文化系列文集,去年10月全部出版;去年7月开始,孝感学院在校报开辟《中华孝文化研究》专栏,使孝感成为继济南之后,我国第二个中华孝文化研究基地……
目前,孝感市有关部门正着手准备,将“董永”品牌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芭蕾舞形式重排《天仙配》的工作,也在紧密筹备中。
孝感人给“孝”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小孝为父母,大孝为人民;移小孝为大孝,替天下儿女尽孝心! [编辑本段]与孝文化有关的传说 董永的故事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编辑本段]“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 3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4-24 06:50
我认为“孝”的精髓在于敬仰,理解,融合。我也认为“孝”的内涵也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至少不会过多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年轻人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大不如前,但这个“孝”字作为文化中的瑰宝,无论谁耳濡目染了几十年都会有所感悟。
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现在的法律中对于赡养亲人的条文也很容易找到。我想对于现代人来说,“孝”不单单是赡养这么简单了,应该还有一份理解。年轻人试着去理解长辈,而不是一味的培养个性,追求自己。
中国的开放使自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以发展为代价的不光只有环境的破坏,矛盾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代沟。想一想,现在的80后90后,时代以10年进行了划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有了划分就有了差别,有了差别就有了分歧,有了分歧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隔阂。
对于现代社会的“孝”,不只是要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融合。
- 4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4-24 06:15
孝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 5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24 05:31
我要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