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十副对联,知其义,什么地方贴的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8 13:23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3-17 13:05
搜集十副对联,知其义,什么地方贴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17 14:42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横批:吉祥如意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朝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应该好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下联是说年老时爱好读书,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读书。此联巧妙地运用多音字,言简而意深。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是一副名联,为林则徐题书斋所作。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
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
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这是一副非常适合莘莘学子的励志对联。此联意在勉励青年学子珍惜时光,练就过硬的本领,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同时也祝愿所有考生坚定信念,倾洒才华,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图破壁”:来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 就能像破壁而腾飞的巨龙。鹏程正举:就是说前程远大,象大鹏展翅高飞,正是大展伸手的好时机。乐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儒家用语,获得知识的意思。倾陆海:倾是倾洒、挥洒的意思;陆:此处借指西晋文学家陆机;此语出自于唐著名诗人、文学家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一文中之结尾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意思就是尽情挥洒像潘岳、陆机一样如江似海的文采。如此,便可登科及第,金榜题名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 第二句: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传闻当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顾宪成所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这副对联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孙行者;
胡适之。
孙行者;
祖冲之。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因为“祖”对“孙”更工整。 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梁羽生先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先生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先生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此联为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和其所对。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嘉节号长春。
横批:吉祥如意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朝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应该好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下联是说年老时爱好读书,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读书。此联巧妙地运用多音字,言简而意深。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是一副名联,为林则徐题书斋所作。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
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
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这是一副非常适合莘莘学子的励志对联。此联意在勉励青年学子珍惜时光,练就过硬的本领,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同时也祝愿所有考生坚定信念,倾洒才华,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图破壁”:来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 就能像破壁而腾飞的巨龙。鹏程正举:就是说前程远大,象大鹏展翅高飞,正是大展伸手的好时机。乐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儒家用语,获得知识的意思。倾陆海:倾是倾洒、挥洒的意思;陆:此处借指西晋文学家陆机;此语出自于唐著名诗人、文学家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一文中之结尾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意思就是尽情挥洒像潘岳、陆机一样如江似海的文采。如此,便可登科及第,金榜题名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 第二句: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传闻当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顾宪成所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这副对联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孙行者;
胡适之。
孙行者;
祖冲之。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因为“祖”对“孙”更工整。 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梁羽生先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先生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先生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此联为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和其所对。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