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基本思想,最小二乘法原理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8 04:04
- 提问者网友:留有余香
- 2021-07-27 11:56
算法的基本思想,最小二乘法原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7-27 12:41
原理编辑
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x1,y1.x2,y2... xm,ym);将这些数据描绘在x -y直角坐标系中,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令这条直线方程如(式1-1)。 (式1-1)
其中:a0、a1 是任意实数
为建立这直线方程就要确定a0和a1,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将实测值Yi与利用计算值Yj(Yj=a0+a1Xi)(式1-1)的离差(Yi-Yj)的平方和 最小为“优化判据”。
令:φ = (式1-2)
把(式1-1)代入(式1-2)中得:
φ = (式1-3)
当 最小时,可用函数 φ 对a0、a1求偏导数,令这两个偏导数等于零。
∑2(a0 + a1*Xi - Yi)=0(式1-4)
∑2Xi(a0 +a1*Xi - Yi)=0(式1-5)
亦即:
na0 + (∑Xi ) a1 = ∑Yi (式1-6)
(∑Xi ) a0 + (∑Xi^2 ) a1 = ∑(Xi*Yi) (式1-7)
得到的两个关于a0、 a1为未知数的两个方程组,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出:
a0 = (∑Yi) / n - a1(∑Xi) / n (式1-8)
a1 = [n∑(Xi Yi) - (∑Xi ∑Yi)] / (n∑Xi^2 -∑Xi∑Xi)(式1-9)
这时把a0、a1代入(式1-1)中, 此时的(式1-1)就是我们回归的一元线性方程即:数学模型。
在回归过程中,回归的关联式不可能全部通过每个回归数据点(x1,y1. x2,y2...xm,ym),为了判断关联式的好坏,可借助相关系数“R”,统计量“F”,剩余标准偏差“S”进行判断;“R”越趋近于 1 越好;“F”的绝对值越大越好;“S”越趋近于 0 越好。
R = [∑XiYi - m (∑Xi / m)(∑Yi / m)]/ SQR{[∑Xi2 - m (∑Xi / m)2][∑Yi2 - m (∑Yi / m)2]} (式1-10) *
在(式1-10)中,m为样本容量,即实验次数;Xi、Yi分别为任意一组实验数据X、Y的数值。
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x1,y1.x2,y2... xm,ym);将这些数据描绘在x -y直角坐标系中,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令这条直线方程如(式1-1)。 (式1-1)
其中:a0、a1 是任意实数
为建立这直线方程就要确定a0和a1,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将实测值Yi与利用计算值Yj(Yj=a0+a1Xi)(式1-1)的离差(Yi-Yj)的平方和 最小为“优化判据”。
令:φ = (式1-2)
把(式1-1)代入(式1-2)中得:
φ = (式1-3)
当 最小时,可用函数 φ 对a0、a1求偏导数,令这两个偏导数等于零。
∑2(a0 + a1*Xi - Yi)=0(式1-4)
∑2Xi(a0 +a1*Xi - Yi)=0(式1-5)
亦即:
na0 + (∑Xi ) a1 = ∑Yi (式1-6)
(∑Xi ) a0 + (∑Xi^2 ) a1 = ∑(Xi*Yi) (式1-7)
得到的两个关于a0、 a1为未知数的两个方程组,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出:
a0 = (∑Yi) / n - a1(∑Xi) / n (式1-8)
a1 = [n∑(Xi Yi) - (∑Xi ∑Yi)] / (n∑Xi^2 -∑Xi∑Xi)(式1-9)
这时把a0、a1代入(式1-1)中, 此时的(式1-1)就是我们回归的一元线性方程即:数学模型。
在回归过程中,回归的关联式不可能全部通过每个回归数据点(x1,y1. x2,y2...xm,ym),为了判断关联式的好坏,可借助相关系数“R”,统计量“F”,剩余标准偏差“S”进行判断;“R”越趋近于 1 越好;“F”的绝对值越大越好;“S”越趋近于 0 越好。
R = [∑XiYi - m (∑Xi / m)(∑Yi / m)]/ SQR{[∑Xi2 - m (∑Xi / m)2][∑Yi2 - m (∑Yi / m)2]} (式1-10) *
在(式1-10)中,m为样本容量,即实验次数;Xi、Yi分别为任意一组实验数据X、Y的数值。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