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佛经主修忍辱?我想要净空法师讲的那种视频佛经。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0 10:49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4-19 23:31
哪部佛经主修忍辱?我想要净空法师讲的那种视频佛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4-20 01:05
经典关于忍辱的开示
发布:心源 日期:2009-10-24
(文:转载)
经典关于忍辱的开示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是学佛人的必修科目,佛经对其描述较多,末学归纳为四类:
一 忍的种类:
1《优婆塞戒经》(卷七羼提波罗蜜品)
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
二 不忍之害:
1《三摩地王经》
互相若生嗔恨者,净戒广闻不能救,参禅住静不能救,布施供佛亦无救。
2《佛遗教经》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後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於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3《七处三观经第24经》(大正藏卷2)
五恶不忍辱。何等为五?一者多怨,二者多谗,三者多不可意,四者十方不名闻,恶行,五者已命尽身堕恶地狱。是为五恶不忍辱者。
三 忍之益处:
1《法句经》
见怒能忍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害众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2《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第七章)
3《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5《维摩诘经•佛国品》
忍辱是菩萨净土。
6《妙法莲花经》
是诸菩萨等 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 而行菩萨道
巧于难问答 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 端正有威德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7《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富楼那会·具善根品〉
忍辱为十力之本,诸佛神通之原,无碍智大悲皆以忍为本,四谛、念、正勤、根、力、觉、道分皆以忍为本。
8《大智度论》(卷三十)
忍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诸恶,能于众中现奇特事。忍能守护,令施戒不毁。忍为大铠,众兵不加。忍为良药,能除恶毒。忍为善胜 ,于生死险道安稳无患。忍为大藏,施贫苦人无极大宝。忍为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四 忍之方法:
1《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若有愚下狂乱众生来骂辱者,皆忍受之。譬如醉象难可禁制,应以铁钩而调伏之。瞋心醉象,亦复如是,以忍辱钩而制御之,令其调伏,名为安忍波罗密多。
2《优波塞戒经》
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谁当受骂。……世间骂者,亦有两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4《妙法莲花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安乐行品第十四)
5《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修回向。(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6《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维,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复更思维,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二,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十行品第二十一)
7《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心不动故,具足羼提波罗密。
8《大般涅盘经》
菩萨修行大涅盘者作是思维,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度烦恼河。以是思维,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则不生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
9《六祖坛经》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般若品第二)
10《大乘起信论》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7721.html)
发布:心源 日期:2009-10-24
(文:转载)
经典关于忍辱的开示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是学佛人的必修科目,佛经对其描述较多,末学归纳为四类:
一 忍的种类:
1《优婆塞戒经》(卷七羼提波罗蜜品)
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
二 不忍之害:
1《三摩地王经》
互相若生嗔恨者,净戒广闻不能救,参禅住静不能救,布施供佛亦无救。
2《佛遗教经》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後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於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3《七处三观经第24经》(大正藏卷2)
五恶不忍辱。何等为五?一者多怨,二者多谗,三者多不可意,四者十方不名闻,恶行,五者已命尽身堕恶地狱。是为五恶不忍辱者。
三 忍之益处:
1《法句经》
见怒能忍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害众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2《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第七章)
3《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5《维摩诘经•佛国品》
忍辱是菩萨净土。
6《妙法莲花经》
是诸菩萨等 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 而行菩萨道
巧于难问答 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 端正有威德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7《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富楼那会·具善根品〉
忍辱为十力之本,诸佛神通之原,无碍智大悲皆以忍为本,四谛、念、正勤、根、力、觉、道分皆以忍为本。
8《大智度论》(卷三十)
忍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诸恶,能于众中现奇特事。忍能守护,令施戒不毁。忍为大铠,众兵不加。忍为良药,能除恶毒。忍为善胜 ,于生死险道安稳无患。忍为大藏,施贫苦人无极大宝。忍为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四 忍之方法:
1《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若有愚下狂乱众生来骂辱者,皆忍受之。譬如醉象难可禁制,应以铁钩而调伏之。瞋心醉象,亦复如是,以忍辱钩而制御之,令其调伏,名为安忍波罗密多。
2《优波塞戒经》
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谁当受骂。……世间骂者,亦有两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4《妙法莲花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安乐行品第十四)
5《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修回向。(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6《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维,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复更思维,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二,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十行品第二十一)
7《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心不动故,具足羼提波罗密。
8《大般涅盘经》
菩萨修行大涅盘者作是思维,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度烦恼河。以是思维,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则不生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
9《六祖坛经》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般若品第二)
10《大乘起信论》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7721.html)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4-20 03:07
柔和的心,是忍辱的基础。
通达空相,是忍辱的前提。
您认为哪部佛经不讲 柔和 和 空相?
通达空相,是忍辱的前提。
您认为哪部佛经不讲 柔和 和 空相?
- 2楼网友:逐風
- 2021-04-20 02:46
佛法学习
点我名字,再点空间,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点我名字,再点空间,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 3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4-20 02:31
金刚经里面有谈到忍辱,忍辱其实也是修般若智慧,老法师讲过金刚经。您可以搜索一下。或者官方网站就有下载的。
- 4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4-20 01:33
不是说哪部佛经主修忍辱,忍辱本身就是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六种菩萨所修行的法门)之一。般若经典《金刚经》中也谈到忍辱。视频的话,你可以上土豆和优酷上找,应该很多。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