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隹合起来是什么字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09:19
- 提问者网友:容嬷嬷拿针来
- 2021-02-17 08:42
又隹合起来是什么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平生事
- 2021-02-17 09:00
又隹合起来是:难
难
(难)
nán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其它字义
● 难
(难)
nàn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难)
nán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其它字义
● 难
(难)
nàn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2-17 12:10
难啊!!!!!
- 2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2-17 10:45
雒
luò
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
古同“烙”,烙印.
姓.
笔画数:14;
部首:隹;
(某些地方作为姓氏,口语读音为lào,如山东宁津县、河北省承德地区,缘由,可能是口语化的原因。落字在这一地区的口语读音就是lào,如花落了、落枕、落炕等。因此,同一读音的雒字也读为lào
◎雒luò
〈名〉
(1) 鸟名 [owlet]。忌欺,即“鵋鶀”
雒,鵋鶀也。怪鸱。——《说文》。今称鸺鶹,也叫横纹小鴞
(2) 又如:雒诵(反复诵读)
(3) 白鬃的黑马 [black horse with white mane]。
(4) 古都邑名 [luo city]。今址河南省洛阳。汉光武建都改名雒阳。
(5) 古地名。西汉时置为雒县。自古为争蜀的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 [luo county]。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
(6) 印烙。后作“烙” [brand]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
(7) 通“络”。用网状物兜住头 [hold sth. in place with a net]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马蹄》[2]
【名】鸟名〖owlet〗。忌欺,即“鵋鶀”
雒,鵋鶀也。怪鸱。——《说文》。今称鸺鹠,也叫横纹小鸮
又如:雒诵(反复诵读)
白鬃的黑马〖blackhorsewithwhitemane〗 一通“洛”:洛河,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古时作“雒”。
浮于雒,达于河。——《史记·夏本纪》
净古都邑名〖luocity〗。今址河南省洛阳。汉光武建都改名雒阳
古地名。西汉时置为雒县。自古为争蜀的战略要地。三国时刘备即因破雒城而得成都〖luocounty〗。今址四川省广汉市境中心 印烙。后作“烙”〖brand〗
通“络”。用网状物兜住头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庄子·马蹄》
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史记》
- 3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2-17 10:36
是困难的“难”字。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