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5:29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2-24 18:51
赍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2-24 19:23
问题一:请问文言文中的"赍金"什么意思? 就是送给人“金子”。其实,秦汉以前的所谓“金”并不是金子,而是铜,后来所说的几十 金‘又指的是几十两银子。“賷金”放在具体的语境里,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给人家钱。问题二:在高中哪篇文言文学过"赍"字 赍钱三百万——《孔雀东南飞》问题三:古文中“视事”“拊循”“赍敕”“机密”“岁侵”“枣茨”什么意思 视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 崔子 称疾,不视事。”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视事,録鬼籍。”
拊循
1. 亦作“ 拊巡 ”。安抚;抚慰。《荀子·富国》:“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 杨倞 注:“拊循,慰悦之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 自 会稽 归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报 吴 。”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勉慰痍伤,拊巡饿渴。” 宋 司马光 《横山札子》:“伏望陛下且以拊循百姓为先,以征伐四夷为后。” 明 归有光 《通政使司张公墓表》:“至则减损户徭,拊循流亡。”
2. 护养。《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州县残破,民力凋弊,非假以岁月,拊循整葺,未易就绪。”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又上世习於战鬭钞暴,而拥众多者常胜,其遇外族亡命,常尉荐拊循之,以为己子。”
3. 训练;调度。《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信 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宋 陈亮 《酌古论·韩信》:“且 信 之精兵已诣 荥阳 ,而所存者皆非素拊循之兵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史条陈》:“查北洋所练第一、二、三、四、五、六镇,均系 袁世凯 旧部,钉循多年,将士用命。”
赍勑(齎勑)
携持诏书。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讫。”一本作“ 齎敕 ”。
机密
1. 掌管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郑兴传》:“窃见 河南 郑兴 ……有 公孙侨 、 观射父 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 重诲 自为中门使,已见亲信,而以佐命功臣,处机密之任,事无大小,皆以参决。”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贡禹朱晖晚达》:“﹝ 朱晖 ﹞曰:‘行年八十,得在机密,当以死报。’遂闭口不复言。帝意解,迁为中书令。”
2. 重要而秘密的事。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入管机密,朝政以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昔 元符 间, 向宗良 兄弟止缘交通宾客,漏泄机密, 陈瓘 抗章劾之。”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明白了这点毫釐,纔许你看兵书同商机密。” 孟伟哉 《一座雕像的诞生》:“为了保守机密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和 朝鲜 人民军穿着同样的服装。”
3. 犹保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老弟,你千万要机密,这是我贴身的姬妾都不知道的。”
4. 重要而秘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当年是作为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5. 指古代县衙中管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 清河县 ,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岁侵(这个没有找到具体解释,无具体古文)
年月渐进
棘茨
荆棘蒺藜。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宋 苏辙 《祭张宫保文》:“公守 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尺书见,公一见而知,曰:‘此鸿鹄困于棘茨。’”...余下全文>>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 崔子 称疾,不视事。”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视事,録鬼籍。”
拊循
1. 亦作“ 拊巡 ”。安抚;抚慰。《荀子·富国》:“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 杨倞 注:“拊循,慰悦之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 自 会稽 归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报 吴 。”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勉慰痍伤,拊巡饿渴。” 宋 司马光 《横山札子》:“伏望陛下且以拊循百姓为先,以征伐四夷为后。” 明 归有光 《通政使司张公墓表》:“至则减损户徭,拊循流亡。”
2. 护养。《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州县残破,民力凋弊,非假以岁月,拊循整葺,未易就绪。”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又上世习於战鬭钞暴,而拥众多者常胜,其遇外族亡命,常尉荐拊循之,以为己子。”
3. 训练;调度。《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信 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宋 陈亮 《酌古论·韩信》:“且 信 之精兵已诣 荥阳 ,而所存者皆非素拊循之兵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史条陈》:“查北洋所练第一、二、三、四、五、六镇,均系 袁世凯 旧部,钉循多年,将士用命。”
赍勑(齎勑)
携持诏书。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讫。”一本作“ 齎敕 ”。
机密
1. 掌管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郑兴传》:“窃见 河南 郑兴 ……有 公孙侨 、 观射父 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 重诲 自为中门使,已见亲信,而以佐命功臣,处机密之任,事无大小,皆以参决。”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贡禹朱晖晚达》:“﹝ 朱晖 ﹞曰:‘行年八十,得在机密,当以死报。’遂闭口不复言。帝意解,迁为中书令。”
2. 重要而秘密的事。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入管机密,朝政以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昔 元符 间, 向宗良 兄弟止缘交通宾客,漏泄机密, 陈瓘 抗章劾之。”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明白了这点毫釐,纔许你看兵书同商机密。” 孟伟哉 《一座雕像的诞生》:“为了保守机密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和 朝鲜 人民军穿着同样的服装。”
3. 犹保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老弟,你千万要机密,这是我贴身的姬妾都不知道的。”
4. 重要而秘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当年是作为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5. 指古代县衙中管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 清河县 ,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岁侵(这个没有找到具体解释,无具体古文)
年月渐进
棘茨
荆棘蒺藜。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宋 苏辙 《祭张宫保文》:“公守 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尺书见,公一见而知,曰:‘此鸿鹄困于棘茨。’”...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