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列语文阅读题型答题格式
(1)概括文章段意,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段落的总起句或过渡句。
(3)读完短文请你说出XXX人(或某物)有什么特点
(4)请你说出本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出了……
求下列语文阅读题型答题格式 (1)概括文章段意,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段落的总起句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3 18:34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2-23 07:0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2-23 08:23
语文阅读题型答题技巧与格式:
一、 概括题:
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6132.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一、 概括题:
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6132.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23 09:37
666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