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罪人还是好人?历史上他真的杀了他的伯父?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0 10:47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5-09 23:55
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5-10 01:24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不知真假,是野史所录。
不知真假,是野史所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煞尾
- 2021-05-10 02:42
曹操是罪人还是好人我们无法评定,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我们不可以单单的评价他的好与坏。但是历史上曹操的确没有杀他伯父。曹操真的杀了吕伯奢吗,没有的,陈寿的《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裴松之的注里也没有记载,裴注关于这件事,有三处记载,一处是援引《魏略》的,一处是援引《世语》的,一处是援引孙盛的杂记。《魏略》和《世语》只提到曹操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没有提到曹操杀了吕伯奢。原因是,曹操路过吕伯奢家时,正巧吕伯奢不在家。孙盛的杂记里,没有提到曹操杀吕伯奢的事,只记载曹操弄清楚误杀了人,很凄怆地说了这样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从描述曹操说这句话时的表情看,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是我对不起人家,人家并没有对不起我。而在《三国演义》里,却演变成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成了曹操奸雄形象的代名词。
一、《魏书》的记载:
太祖(曹操)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意思是说,曹操为了躲避董卓的追杀,与随从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伙同宾客盗取曹操的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杀了人。 二、《世语》的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三、孙盛《杂记》的记载: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世语》和《杂记》的记述已经很直白,易于理解,无需注解) 综合以上三种史书的记载可以概括为两种说法:一是曹操在吕家杀人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劫夺了他的马匹和财物,曹操正当防卫并无过错。但此说难以成立,因为,曹操路过吕伯奢家的时候,有很多随从,吕伯奢即使有五个儿子加上宾客,也不敢轻易对曹操一群人动手。二是吕家对曹操待以上宾,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而杀人。此说也难以服众,曹操在亡命之中,吕伯奢又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曹操没有任何理由滥杀无辜。如果是怕吕伯奢“报警”,就没有必要投宿吕家,再说,那个时候又没有“网上追逃”,杀人不是更留下踪迹吗。所以,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绝没有杀吕伯奢一说,因为吕伯奢不在家。 三国志》根本就没有相关记载,而且,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纯粹是子虚乌有,是小说的虚构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是采用《世语》和《杂记》的资料改编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刘抑曹思想作祟,便导演了曹操残忍的杀害善良好客的吕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节,从而塑造了曹操奸恶的形象。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