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杀父仇人是谁,唐僧真有其人吗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11:00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4-12 03:29
唐僧的杀父仇人是谁,唐僧真有其人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4-12 03:50
唐僧。很多人又称呼他“唐三藏”。其实就是玄奘法师。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 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只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大师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比较熟的就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对精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当今佛教界为了尊重古德先贤,故即使今天也有法师通达三藏也不用这个名号,21世纪的现在没有三藏法师之名以尊重古德,但不乏有三藏法师之实者之高僧大德存在,大多云集在台湾,及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等地)。
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而在地论学派里,又分化出南北二道。隋唐诸宗,立宗的趋势是侧重一点而融合各家,玄奘也想解决这些分歧,他选择的也是西行求法的道路,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译出大量经典。组织法相唯识理论,而有法相宗的创立。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
与鸠摩罗什( 344 ~ 413 )、真谛(499—569)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师。
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著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玄奘圆寂于长安大雁塔,葬于白鹿原。
而《西游记》是文学作品,所以有很多是虚构的。
玄奘故事
[编辑本段]
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一、 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余下全文>>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 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只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大师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比较熟的就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对精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当今佛教界为了尊重古德先贤,故即使今天也有法师通达三藏也不用这个名号,21世纪的现在没有三藏法师之名以尊重古德,但不乏有三藏法师之实者之高僧大德存在,大多云集在台湾,及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等地)。
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而在地论学派里,又分化出南北二道。隋唐诸宗,立宗的趋势是侧重一点而融合各家,玄奘也想解决这些分歧,他选择的也是西行求法的道路,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译出大量经典。组织法相唯识理论,而有法相宗的创立。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
与鸠摩罗什( 344 ~ 413 )、真谛(499—569)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师。
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著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玄奘圆寂于长安大雁塔,葬于白鹿原。
而《西游记》是文学作品,所以有很多是虚构的。
玄奘故事
[编辑本段]
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一、 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