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都干什么图片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18:18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12-28 21:48
端午节都干什么图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12-28 22:52
问题一:传统端午节都干什么?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節、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起源一般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据此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端午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迎涛神祭图腾说。相传在古代的中国南方有个小数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带)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者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地就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习俗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儿女长命多福。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 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以纪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龙舟竞赛。 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傳統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意义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吴王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在五月初五诗人节与屈原合并举行纪念)。 传播很多亚洲国家也有端午节,一般都来源于中国,但是各国的传统习俗各不相同:日本:男人游泳,女人洗头;由于不再采用农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于每年阳历5月5日,同时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节和儿童日,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 韩国:男人摔跤,女人洗头。韩国的端午祭祀活动从农历四月初五开始,五月初七为止,是萨满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同中国的端午龙舟、粽子等习俗有很大不同。把端午列为公众假期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二:端午节应该干什么 端午知识知多少: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菽:采集。糜:蓄糜)。《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余下全文>>问题三:端午节人们会干什么 吃粽子
用草药洗身子问题四:端午节的图片 端午节手机动态图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可爱动画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礼物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动画美女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可爱图片-端午
端午节快乐动画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搞笑动画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庆祝端午节手机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手机动态图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可爱动画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礼物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动画美女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可爱图片-端午
端午节快乐动画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搞笑动画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庆祝端午节手机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手机动态图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可爱动画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礼物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动画美女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可爱图片-端午
端午节快乐动画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搞笑动画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庆祝端午节手机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问题五:端午节人们要干什么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问题六:端午节都要干什么 划龙舟
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挂艾草与菖蒲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这两者是端午必不可少的两项重要活动
沐兰汤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吃粽子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啦。现在粽子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你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呢?自古咸甜之争现在仍然在继续哦。问题七:端午节中国人都干什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有吃鸡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你问的应该是习俗吧。至于干什么我在加班!问题八:端午节都干什么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余下全文>>问题九:端午节要干什么 1.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问题十:关于端午节的图片 关于端午节的图片: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菽:采集。糜:蓄糜)。《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余下全文>>问题三:端午节人们会干什么 吃粽子
用草药洗身子问题四:端午节的图片 端午节手机动态图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可爱动画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礼物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动画美女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可爱图片-端午
端午节快乐动画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搞笑动画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庆祝端午节手机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手机动态图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可爱动画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礼物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动画美女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可爱图片-端午
端午节快乐动画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搞笑动画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庆祝端午节手机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手机动态图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可爱动画
端午节动画祝福图片
端午节手机礼物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动画美女祝福
端午节可爱动画祝福
端午节可爱图片-端午
端午节快乐动画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搞笑动画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庆祝端午节手机祝福
端午节快乐祝福图片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
端午节图片-端午节祝
端午节手机图片-端午问题五:端午节人们要干什么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问题六:端午节都要干什么 划龙舟
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挂艾草与菖蒲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这两者是端午必不可少的两项重要活动
沐兰汤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吃粽子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啦。现在粽子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你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呢?自古咸甜之争现在仍然在继续哦。问题七:端午节中国人都干什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有吃鸡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你问的应该是习俗吧。至于干什么我在加班!问题八:端午节都干什么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余下全文>>问题九:端午节要干什么 1.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问题十:关于端午节的图片 关于端午节的图片: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12-28 23:53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