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续3天都在寻摸笔记本。
最近对比后发现,差别大部分出在处理器型号和显卡芯片上
处理器型号:有T系列(T4300,6600等),P系列(P7350,7450等),SU系列(SU2300,SU3500)等。
显卡芯片:有NVIDIA GeForce (G 105M,GT220M,GT240M,G9300GS),GMA X4500什么的。
谁能给我详细的对比一下其差别和优缺点,新旧程度等,在线等,高悬赏,对满意答案再追加200分,在线等。高手从速。谢谢
我连续3天都在寻摸笔记本。
最近对比后发现,差别大部分出在处理器型号和显卡芯片上
处理器型号:有T系列(T4300,6600等),P系列(P7350,7450等),SU系列(SU2300,SU3500)等。
显卡芯片:有NVIDIA GeForce (G 105M,GT220M,GT240M,G9300GS),GMA X4500什么的。
谁能给我详细的对比一下其差别和优缺点,新旧程度等,在线等,高悬赏,对满意答案再追加200分,在线等。高手从速。谢谢
楼主你好:
目前处理器拥有Core(酷睿)i7、Core 2 Duo/Quad、Pentium(奔腾)、Celeron(赛扬)、Atom(凌动)几个主要系列
酷睿2处理器系列命名规则
酷睿系列处理器型号主要由字母和四个数字构成,如T6600、SU9300。
字母一般代表着产品类型,X代表至尊版处理器(Extreme最高端);Q代表4核处理器(Quad)T代表偏重高性能的移动处理器型号;P代表偏重高效能的处理器型号;L代表低电压处理器,SU代表消费级超低电压处理器型号,S代表小型封装型号(一般与P、L等系列结合)。
奔腾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奔腾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同酷睿2系列处理器。
赛扬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赛扬系列处理器目前采用两种方式命名,一种是和酷睿2处理器相同的字母+4位数字的规则(主要用于双核处理器),含义同酷睿2系列处理器,如T3100、SU2300;另外一种是三位数字组合的规则(主要用于单核处理器),如743,数字越大代表性能越强。
凌动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凌动系列处理器采用字母+三位数字的命名规则,其中字母部分只有N和Z,N代表Diamondville处理器,性能较强,主要用于上网本和上网机平台,Z代表Silverthorne处理器,性能较弱但功耗低,最要用于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动互联网设备)平台,但也有部分商家将其用于上网本平台,数字部分越大代表性能越强。
英特尔酷睿2双核家族:T系列适合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如学生朋友、家庭用户、游戏玩家和商务人士),但是在使用中要注意散热问题,另外T系列的功耗比较高,在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待机时间会打折扣;P系列适合对笔记本待机时间要求较高的朋友,功耗从35W降至25W会使本本待机时间加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P系列处理器成本较高,会使本本整机价格上升。
低功耗处理器系列适合对功耗和便携性要求更高的朋友,尤其是搭载英特尔SU系列处理器的CULV平台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朋友们接受,其轻薄的体积和较低的功耗是其最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极其强调高效能,这个系列的处理器在性能上远不如P和T系列。
凌动处理器目前只应用于上网本平台,购买上网本的朋友会在机身上看到“Intel Atom Inside”的LOGO。
奔腾和赛扬系列虽然地位已不如从前,但是根深蒂固的品牌印象和超高的性价比仍然吸引了很多朋友选择,如果你只是利用本本做一些日常的办公娱乐,那么他们绝对是你的第一选择。
笔记本显卡芯片
ATI系列:ATI一直是笔记本电脑显示芯片的霸主,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均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系列显卡。此产品与nVIDIA的Geforce GO系列在设计出发点上有所不同,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点,在不提高功耗的前提下优化3D性能。虽然ATI Mobility Radeon不支持硬件T&L,在3D性能上要略逊于Geforce GO系列,但它的功耗只有2.2W,并且带有类似Intel笔记本专用CPU的SpeedStep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根据用电情况选择核心频率和电压。
由于以前笔记本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至于笔记本显卡在娱乐,特别是3D游戏方面的欠佳表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人们更关心它的功耗和2D性能,似乎笔记本电脑天生就与3D游戏无缘。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功能不断强大,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大,家庭用户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庞大消费群体,这样一来,提高笔记本显卡3D性能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最新推出的ATI Mobility Radeon Graphics已经可以达到主流的台式机显卡的水平。Mobile Radeon拥有台式机专用Radeon绝大多数的特性,并且在主板上集成了64M DDR显存。完善的2D效果和超强3D水平试得它已经成为高端笔记本的首选显卡。
nVIDIA系列:作为显卡芯片王者的nVIDIA顺应潮流,推出了多面手型的Geforce GO系列显示芯片,这也是nVIDIA推出的移动显示芯片。众所周知nVIDA在台式机显卡中以优越的3D效果已经是广大用户的首选。Geforce GO系列的架构与Geforce系列相同,只是在MX的基础上降低了频率和功耗,Geforce GO系列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虽然Geforce系列比要低一些,但远远超出了ATI Mobility Radeon。打破了笔记本不适合玩游戏的说法。
而Geforce GO搭配的显存有SDRAM和DDR两种,最多支持64/128位 64M显存,最大带宽2.6GB/S。将DDR技术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的显卡中,可以算是一种飞跃了。Geforce GO系列还支持硬件的T&L,使3D游戏表现得更加精彩。但是Geforce GO系列的功耗十分惊人,2.8W算是目前笔记本显卡芯片的最高记录。而且Geforce GO不支持内嵌式的显存,只能使用外部显存,整个显示系统占用的空间就会偏大。一般超轻薄的笔记本无法采用该系列显卡。
集成芯片:目前使用Intel、SIS和ALI的主板的笔记本有部分是集成类显卡。这种集成显卡可以充分的缩小空间和降低笔记本的成本。其性能也完全能胜任一般商业用户,不过要是运行较大型的3D游戏当然会非常的吃力。
CPU系列型号
早期的CPU系列型号并没有明显的高低端之分,例如Intel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Pentium和Pentium MMX以及面向高端服务器生产的Pentium Pro;AMD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K5、K6、K6-2和K6-III以及面向移动市场的K6-2+和K6-III+等等。
随着CPU技术和IT市场的发展,Intel和AMD两大CPU生产厂商出于细分市场的目的,都不约而同的将自己旗下的CPU产品细分为高低端,从而以性能高低来细分市场。而高低端CPU系列型号之间的区别无非就是二级缓存容量(一般都只具有高端产品的四分之一)、外频、前端总线频率、支持的指令集以及支持的特殊技术等几个重要方面,基本上可以认为低端CPU产品就是高端CPU产品的缩水版。例如Intel方面的Celeron系列除了最初的产品没有二级缓存之外,就始终只具有128KB的二级缓存和66MHz以及100MHz的外频,比同时代的Pentium II/III/4系列都要差得多,而AMD方面的Duron也始终只具有64KB的二级缓存,外频也始终要比同时代的Athlon和Athlon XP要低一个数量级。
CPU系列划分为高低端之后,两大CPU厂商分别都推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产品。在桌面平台方面,有Intel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Pentium II、Pentium III和Pentium 4以及面向低端桌面市场的Celeron系列(包括俗称的I/II/III/IV代);而AMD方面则有面向主流桌面市场Athlon、Athlon XP以及面向低端桌面市场的Duron和Sempron等等。在移动平台方面,Intel则有面向高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Pentium II、Mobile Pentium III、Mobile Pentium 4-M、Mobile Pentium 4和Pentium M以及面向低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Celeron和Celeron M;AMD方面也有面向高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Athlon 4、Mobile Athlon XP-M和Mobile Athlon 64以及面向低端移动市场的Mobile Duron和Mobile Sempron等等。
目前,CPU的系列型号更是被进一步细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就以台式机CPU而言,Intel方面,高端的是双核心的Pentium EE以及单核心的Pentium 4 EE,中端的是双核心的Pentium D和单核心的Pentium 4,低端的则是Celeron D以及已经被淘汰掉的Celeron(即俗称的Celeron IV);而AMD方面,高端的是Athlon 64 FX(包括单核心和双核心),中端的则是双核心的Athlon 64 X2和单核心的Athlon 64,低端就是Sempron。以笔记本CPU而言,Intel方面高端的是Core Duo,中端的是Core Solo和即将被淘汰的Pentium M,低端的则是Celeron M;而AMD方面,高端的则是Turion 64,中端的是Mobile Athlon 64,低端的则是Mobile Sempron。
但在购买CPU产品时需要注意的是,以系列型号来区分CPU性能的高低也只对同时期的产品才有效,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今天的高端就是明天的中端、后天的低端,例如昔日的高端产品Pentium 4和Pentium M现在已经降为了中端产品,AMD的Turion 64在Turion 64 X2发布之后也将降为中端产品。另外某些系列型号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例如Intel的Pentium 4系列从2000年11月发布至今已经过了6个年头,而当时属于高端的早期的Pentium 4其性能还远远不及现在属于低端的Celeron D。而且低端CPU产品中也出现过不少以超频性能著称或者能修改的精品,例如Intel方面早期的Celeron 300A,中期的图拉丁核心的Celeron III系列,以及现在的Celeron D系列等等;AMD方面也有早期的Duron由于可以依靠连接金桥而修改为Athlon和Athlon XP而风靡一时,中期的Barton核心Athlon XP 2500+和现在的64位Sempron 2500+都以超频性能著称。这些低端产品其修改后和超频后的性能也并不比同时期主流的高端型号差,性价比非常高
性能上 T<P SU是CLUV平台的 特点是功耗低,性能略不足 多用于超便携笔记本
显卡 4500(集成的)<105(一般)<220(还行)<240 (好)
看看这个或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