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NH3)的反应过程,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如图一表示(用?、、???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
(1)图一中表示的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字母);
(2)结合图一,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分子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整套装置及有关气体均保持干燥).
Ⅰ.在集气瓶B中充满氯化氢气体,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Ⅱ完成为止;
Ⅱ.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集气瓶A中充满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________(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氨气;
Ⅲ.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白烟是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从上述实验过程中能得出分子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NH3)的反应过程,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如图一表示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02:56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12-21 00:0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12-21 01:25
解:(1)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氮气和氢气向催化剂靠近,氮气和氢气与催化剂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氨分子,氨分子离开催化剂.故顺序为:E→D→A→B→C;
(2)由氨气的生成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Ⅱ、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进气口应是K1;
Ⅲ、①通过分子的运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瓶子变瘪了,原因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瓶内压强减小.
故答为:(1)D、A、B;(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3)Ⅱ、K1;Ⅲ、①分子是运动的.②瓶子变瘪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压强减小.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反应的顺序;(2)根据氨气的生成过程分析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3)Ⅱ、根据氨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关系分析进气口;Ⅲ、①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分子的性质;②根据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由氨气的生成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Ⅱ、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进气口应是K1;
Ⅲ、①通过分子的运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瓶子变瘪了,原因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瓶内压强减小.
故答为:(1)D、A、B;(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3)Ⅱ、K1;Ⅲ、①分子是运动的.②瓶子变瘪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压强减小.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反应的顺序;(2)根据氨气的生成过程分析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3)Ⅱ、根据氨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关系分析进气口;Ⅲ、①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分子的性质;②根据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12-21 02:39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