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
——王晓华《中外教育史》
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6年,恭亲王奕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最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班保次。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85年,我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办学特点,从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
(3)综合分析三则材料,比较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王晓华《中外教育史》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2 11:50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2-22 04:4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02-22 04:59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今教育发展演变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从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上概括。第(2)问,“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培养形式和培养目标来分析;“原因”要结合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的目的并结合章程内容回答。第(3)问,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由国家主导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改革与时代背景有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02-22 06:11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