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神龙海淀测试卷人教实验版七年级数学下的答案(5分!)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4 12:17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5-04 03:41
越多越好,只有某一张的也可以 急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5-04 04:41
1999年由李晋有主编的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知识千题》中部648题中问:满族端午节与汉族端午节有何不同?书中说:汉族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满族人过端午节是为了祈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地神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地神妆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若在自己的房檐上插上艾蒿,就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疫,人们都得救了。五月初五满族人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眼井,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古代满族是游猎民族,对气节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端午节的节俗最早来源对夏至节气的神秘感,这一天白天特别长,树影也特别长。汉族的历法传到满族地区后,五月五日二五相重又是对数字的崇拜。除此之外,对龙的信仰也是重要的内容,除夏至、重五、祭龙这三大来源外,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在汉族还有五大传说,第一是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第二是纪念忠臣介子推,第三是说纪念春秋时吴国的伍子胥,第四是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临。第五是说纪念曹娥。此说满族人比较重视,主要是因为有《曹娥碑》记载。曹娥的父亲在汉文帝初二年(公元108年)五月五日迎波神时被溺死。当时曹娥年方14岁,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昼夜哭嚎不觉,后投江。数日后,曹娥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与朝廷提倡的风尚吻合,收入旗表,加入烈女行列,并列为传统道德点的典故“二十四孝”人人皆知。八旗营房中特别提倡忠孝,所以曹娥的故事对清代满族人的影响较大。
清代宫廷很重视端午节,皇帝以“真龙天子”自称,衣食住行都标上“龙”的特征和形象,这样一个有关龙的节日特别重视。满族人重视端午节早在金朝就有记载。《金史.世宗纪上》卷六载:“三年……乙未,以重五,幸广乐园射柳、命皇太子、亲王、百官皆射,胜者赐物有差。上复御常武殿,赐宴击球。自是岁以为常。”后来,欢庆重五又增添了拜天的宗教内容。《金史.世宗纪下》卷八载:大定二十四年二月,“上曰‘朕将往上京。念本朝风俗中端午节,比及端午到上京,则燕老乡间总是父老。’”为了过端午节不惜千里回到黑龙江,可见端午节在古代满族人心中的地位。(杨英杰著《满族风俗史》辽宁出版社1991年)满族人把端午节叫“五月节”,乾隆十八年曾有谕旨,“以后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上行下效,端午节一过就是五天。端午节这天,宫中要开“粽席”,用膳食,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果茶是桑椹、樱桃、茯苓等适时的鲜果。宫廷重视,一般旗人也就重视,以北京为例,北京满族人有以下民俗事象:
(1)满族人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
过节的时间是五月初一到初五,之所以叫五月节,往往和夏至连在一起。《那桐日记》“光绪十六年初五,夏至供粽子,锡弟赴宗祠行礼,余在家清理帐目镇日得闲。”这一记载说明这一天官员放假,要给祠堂上供。五月节在民间活动可以拉得很长,旗人均有公职,节期长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在满族、蒙古族聚居的营房地区,一直可以热闹到五月十三。传说这一天是关公的生日,也是纪念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以海淀兰靛厂外火器为例,营房内八个旗均有自己的关帝庙,而五月十三这一天各旗还要彩旗开道,鼓乐喧天地列队到南门街上的立马关帝庙去进香,可见重视程度。五月一日各家开始敬佛祭祖,祭品是印有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五毒饼”,还有樱桃、桑椹等有地方特色的时令鲜品。
(2)最讲究的供品是玫瑰饼
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棕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用玫瑰花和以蜂蜜拌匀做馅,制成饼,上火烙,名曰端午饽饽,分为酥皮、硬皮两种,是高档细点,价格很贵,大约每斤八块,每块的价格相当于二斤白面,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但是,北京人认为若是在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买不起饽饽铺的玫瑰饼,就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3)最受欢
古代满族是游猎民族,对气节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端午节的节俗最早来源对夏至节气的神秘感,这一天白天特别长,树影也特别长。汉族的历法传到满族地区后,五月五日二五相重又是对数字的崇拜。除此之外,对龙的信仰也是重要的内容,除夏至、重五、祭龙这三大来源外,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在汉族还有五大传说,第一是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第二是纪念忠臣介子推,第三是说纪念春秋时吴国的伍子胥,第四是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临。第五是说纪念曹娥。此说满族人比较重视,主要是因为有《曹娥碑》记载。曹娥的父亲在汉文帝初二年(公元108年)五月五日迎波神时被溺死。当时曹娥年方14岁,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昼夜哭嚎不觉,后投江。数日后,曹娥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与朝廷提倡的风尚吻合,收入旗表,加入烈女行列,并列为传统道德点的典故“二十四孝”人人皆知。八旗营房中特别提倡忠孝,所以曹娥的故事对清代满族人的影响较大。
清代宫廷很重视端午节,皇帝以“真龙天子”自称,衣食住行都标上“龙”的特征和形象,这样一个有关龙的节日特别重视。满族人重视端午节早在金朝就有记载。《金史.世宗纪上》卷六载:“三年……乙未,以重五,幸广乐园射柳、命皇太子、亲王、百官皆射,胜者赐物有差。上复御常武殿,赐宴击球。自是岁以为常。”后来,欢庆重五又增添了拜天的宗教内容。《金史.世宗纪下》卷八载:大定二十四年二月,“上曰‘朕将往上京。念本朝风俗中端午节,比及端午到上京,则燕老乡间总是父老。’”为了过端午节不惜千里回到黑龙江,可见端午节在古代满族人心中的地位。(杨英杰著《满族风俗史》辽宁出版社1991年)满族人把端午节叫“五月节”,乾隆十八年曾有谕旨,“以后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上行下效,端午节一过就是五天。端午节这天,宫中要开“粽席”,用膳食,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果茶是桑椹、樱桃、茯苓等适时的鲜果。宫廷重视,一般旗人也就重视,以北京为例,北京满族人有以下民俗事象:
(1)满族人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
过节的时间是五月初一到初五,之所以叫五月节,往往和夏至连在一起。《那桐日记》“光绪十六年初五,夏至供粽子,锡弟赴宗祠行礼,余在家清理帐目镇日得闲。”这一记载说明这一天官员放假,要给祠堂上供。五月节在民间活动可以拉得很长,旗人均有公职,节期长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在满族、蒙古族聚居的营房地区,一直可以热闹到五月十三。传说这一天是关公的生日,也是纪念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以海淀兰靛厂外火器为例,营房内八个旗均有自己的关帝庙,而五月十三这一天各旗还要彩旗开道,鼓乐喧天地列队到南门街上的立马关帝庙去进香,可见重视程度。五月一日各家开始敬佛祭祖,祭品是印有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五毒饼”,还有樱桃、桑椹等有地方特色的时令鲜品。
(2)最讲究的供品是玫瑰饼
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棕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用玫瑰花和以蜂蜜拌匀做馅,制成饼,上火烙,名曰端午饽饽,分为酥皮、硬皮两种,是高档细点,价格很贵,大约每斤八块,每块的价格相当于二斤白面,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但是,北京人认为若是在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买不起饽饽铺的玫瑰饼,就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3)最受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