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考题目 幸福总是充满缺陷 应该写成政论文还是策论文?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20:06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4-06 00:50
2014国考题目 幸福总是充满缺陷 应该写成政论文还是策论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4-06 01:58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申论文章写成政论文还是策论文,历来是报考者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个概念层次混淆、不容易扯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申论文章内容是带有政论色彩的议论文,体裁形式必定是议论文的外壳,内容都是论述政治问题,主旨都是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一个问题怎么看、怎么办,谈看法、提对策。我们在说申论文章的时候实际就是在说政论,说策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说政论——以政治问题为论述对象的文章。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澄清了这个概念,我们才可以细分申论文章的体裁,从论证方法上去把握,说政论是以分析论述为主的文章,策论是以对策论证为主的文章;两种文章中同样都含有分析和对策两种元素,只是重点有所不同,政论是以分析为铺垫的策论,重点在分析;策论是以对策为主体的政论,重点在对策。
如果我们明确了申论文章都是围绕政治话题展开论述,都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兼有分析和对策两种元素,那么就无须纠结要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在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的前提下,写成以分析为主还是对策为主,只是一种个人的偏好而已;自己擅长什么就写什么,扬长避短、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出来的就是充满个性张力的作品。
申论文章的写作思路要走中庸路线,结构上分析、对策兼备,行文需要侧重于某一方面,不用过于操心文章结构,关键要把具体内容写好,有条有理地进行论证,把提升论证质量作为提高得分的关键点。最可靠、最容易高分的文章也是结构最完整、内容最全面的,往往是6段结构,开头结尾之外,中间的4段如何布置,可以体现作者的偏好和个性,张扬自己的优势,4段中,如果一段为分析,3段为对策,即为策论;如果2到3段为分析,1到2段为对策,则为政论。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策论文、政论文的分界,是以分析和对策成分的比例为标准来判断的。
国考也好,省考也好,并没有绝对规定申论文章要写政论或是策论,在阅卷中也没有政论一定比策论文得分高的例子,文章得分高低,是由文章本身质量的高低决定的,好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好文章。当然,国考作文题常见的“不要空谈对策”这样的写作要求,可以理解为“要谈对策,但不要空谈,应该结合点实例和真理”;也可以理解为“不能谈空洞的对策,要谈些更实际的内容,包括观点和对策”,针对前一种理解,仍然可以写对策为主,但要充实更多有说服力的内容;而基于后一种情况,则要降低对策的比重,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样”等过去未来的回顾前瞻和现状评判做出更多的论述。
至于2014年广州申论试卷对作文题做出“不必提供政策或改进政府工作的建议”的规定,应视为一种软性的提示,而不宜视为硬性要求。因为“不必”不同于“不得”、“不能”,不是否定“提供建议”即撰写对策的可行性。以往广州试题明确要求写策论文,如果现在的规定是完全排斥对策,从写策论到写评论,作180度的翻转,自我否定的幅度太大。这一要求,不妨也从两个层面理解:一种理解是,“不必提供政策性、改进政府工作类建议,可以提其他方面的建议”,仍然还是要写对策,从材料所提到的专家建议、有关城市发展、社会建设的理论中提取对策,从市场和社会主体自身角度提出改进或完善的建议,对策的面比一般理解的“理论政策建议及政府工作措施”要狭窄。
另一种理解是“不需要写出任何建议,只要对问题的产生、影响和未来趋势做出分析预测,提取材料中相关的理论分析观点和事实依据,把观点论述得严密、充分、透彻”,这就完全排除了对策内容,是与明确要求写“策论文”相对的一种极端命题形式。
原则上申论命题是中庸、均衡而不走极端的,不会要求绝对不能写什么,否则就违背了命题科学性原则;阅卷者也不会特别注意文章是政论、评论还......余下全文>>
申论文章写成政论文还是策论文,历来是报考者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个概念层次混淆、不容易扯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申论文章内容是带有政论色彩的议论文,体裁形式必定是议论文的外壳,内容都是论述政治问题,主旨都是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一个问题怎么看、怎么办,谈看法、提对策。我们在说申论文章的时候实际就是在说政论,说策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说政论——以政治问题为论述对象的文章。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澄清了这个概念,我们才可以细分申论文章的体裁,从论证方法上去把握,说政论是以分析论述为主的文章,策论是以对策论证为主的文章;两种文章中同样都含有分析和对策两种元素,只是重点有所不同,政论是以分析为铺垫的策论,重点在分析;策论是以对策为主体的政论,重点在对策。
如果我们明确了申论文章都是围绕政治话题展开论述,都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兼有分析和对策两种元素,那么就无须纠结要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在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的前提下,写成以分析为主还是对策为主,只是一种个人的偏好而已;自己擅长什么就写什么,扬长避短、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出来的就是充满个性张力的作品。
申论文章的写作思路要走中庸路线,结构上分析、对策兼备,行文需要侧重于某一方面,不用过于操心文章结构,关键要把具体内容写好,有条有理地进行论证,把提升论证质量作为提高得分的关键点。最可靠、最容易高分的文章也是结构最完整、内容最全面的,往往是6段结构,开头结尾之外,中间的4段如何布置,可以体现作者的偏好和个性,张扬自己的优势,4段中,如果一段为分析,3段为对策,即为策论;如果2到3段为分析,1到2段为对策,则为政论。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策论文、政论文的分界,是以分析和对策成分的比例为标准来判断的。
国考也好,省考也好,并没有绝对规定申论文章要写政论或是策论,在阅卷中也没有政论一定比策论文得分高的例子,文章得分高低,是由文章本身质量的高低决定的,好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好文章。当然,国考作文题常见的“不要空谈对策”这样的写作要求,可以理解为“要谈对策,但不要空谈,应该结合点实例和真理”;也可以理解为“不能谈空洞的对策,要谈些更实际的内容,包括观点和对策”,针对前一种理解,仍然可以写对策为主,但要充实更多有说服力的内容;而基于后一种情况,则要降低对策的比重,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样”等过去未来的回顾前瞻和现状评判做出更多的论述。
至于2014年广州申论试卷对作文题做出“不必提供政策或改进政府工作的建议”的规定,应视为一种软性的提示,而不宜视为硬性要求。因为“不必”不同于“不得”、“不能”,不是否定“提供建议”即撰写对策的可行性。以往广州试题明确要求写策论文,如果现在的规定是完全排斥对策,从写策论到写评论,作180度的翻转,自我否定的幅度太大。这一要求,不妨也从两个层面理解:一种理解是,“不必提供政策性、改进政府工作类建议,可以提其他方面的建议”,仍然还是要写对策,从材料所提到的专家建议、有关城市发展、社会建设的理论中提取对策,从市场和社会主体自身角度提出改进或完善的建议,对策的面比一般理解的“理论政策建议及政府工作措施”要狭窄。
另一种理解是“不需要写出任何建议,只要对问题的产生、影响和未来趋势做出分析预测,提取材料中相关的理论分析观点和事实依据,把观点论述得严密、充分、透彻”,这就完全排除了对策内容,是与明确要求写“策论文”相对的一种极端命题形式。
原则上申论命题是中庸、均衡而不走极端的,不会要求绝对不能写什么,否则就违背了命题科学性原则;阅卷者也不会特别注意文章是政论、评论还......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