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狮集团七天故事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9 01:31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11-28 09:14
天狮集团七天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11-28 09:28
1958年,李金元在河北沧州市李龙屯村出生了。虽然出生不久就遭受了三年全国性的大饥荒,但是相对不错的家境还是让年幼的李金元得以健康成长,以至成年后的李金元仪表堂堂。
那个时代的孩子能吃苦的多,但是有发家致富想法的却不多,而李金元就是少数中的异类。不过有着远大理想的李金元在童年时却并不喜欢读书。在全家的反对声中,14岁的李金元仍然义无反顾的辍学去当了一名能挣钱的石油工人。
不过当好工人并不是李金元的奋斗目标,估计铁人王进喜不会是他的偶像,公务员的铁饭碗他也没有看上,李金元很快就成为了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倒爷。他是能倒的都倒,从豆饼到甚至把儿童的所料玩具卖到了中国的最北端,鸡西—李金元的三叔家那里,因此可以免费吃住。但是因为资金有限,李金元到底没有倒腾出什么名堂。
之后,李金元搞过塑料加工,开过面粉厂。这些行业看似起点很低,但却显示出李金元的勃勃雄心—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就是开面粉厂起家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就是卖塑料花起步的。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李金元确实从面粉厂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却是一桶价值40多万元的三角债。
那一年的李金元躺在床上好好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究竟是劳师动众去要这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到的债呢,还是干脆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呢?
李金元最终非常识时务地当起了一心讨债的打算,将目光投向了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第三产业—服务娱乐业。
李金元从藏走来到天津,从酒吧到娱乐城,一步步干到了天津卫服务行业的最高端,也大小算个腕了。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他觉得服务业就是积攒资本的,不是长实力的,不能算企业家,只能算小老板。
李金元决定搞大项目,拿着手头的2000万元,四处打听好的项目,看看怎么能将2000万变成20个亿。同事,他也在思考怎么样给自己的公司取一个超级拉风的名号。也许他当时想起来沧州老城门前的两个大铁疙瘩狮子,更也许想为家乡沧州争光,他给公司取名为天狮。希望公司从此一飞冲天。
1992年,李金元在天狮塘沽开发区注册成立天狮经济发展总公司,准备突破的方向是房地产开发。没想到的是,天狮一开张就遭遇到国家紧缩银根、加强监管,李金元成为房地产大亨的梦想不得不就止打住。
第二回 陈勇成功搞骨参 天狮艰难卖钙粉
这时,一个叫陈勇的中科院生物专家研究出了一种名为骨参的全天然动植物钙粉, 而且还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科技成果。李金元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应该是个好项 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和陈勇达成合作,买下了这种产品的生产专利。
1993年,天狮经济发展总公司在天津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天狮生物工程公司,在付 了陈勇170万元的首期款项后,天狮的生产就热火朝天的干开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淑华加入了天狮公司。毛淑华之前是天津市财政局的一个干 部,官职虽然未必高,但见多识广,人脉广泛,消息灵通。也许是独具慧眼,她非常 看好天狮公司和李金元,毅然放弃公职而加盟,开始了她的商业生涯。
在毛淑华的牵线搭桥下,天狮在当时尚属于偏僻的武清县找了一块地。于是天狮历 史上著名的“七根竹竿闹革命”的故事正式上演了。这是一张很著名的图片,一片荒 凉的空地上,架着六七根竹竿,下面是大概差不多数量的几个热血沸腾、充满创业理 想的年轻人。记者经多方打听,终于得以确认其中几个人的身份:李金元、毛淑华、 阎玉鹏、赵纺,其他人暂时查无对证。
那个时候的武清荒凉得可以,李金元买的砖放在那儿都有人偷,最后毛淑华不得不 和民工们一起住在工地上守建材,吃住条件是艰苦异常。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 天狮著名的“小白楼”盖了起来,后面的两栋小厂房也修了起来,生产线一安装,合 上电闸轰轰轰就开始生产了。
但让李金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钙粉虽然生产出来了,但和陈勇研究出来的“骨参 ”完全不一样。这下大家都傻了,赶紧找陈勇。陈勇到是实在,说我那个产品本来就 是在实验室生产出来的,你们在厂里生产不出来,我也没有办法。被李金元逼急了, 陈勇干脆就消失了。
这些李金元彻底懵了,一两千万投入进去,却看不到合格的产品。那一天的天津寒 风刺骨,几天前下过的一场小雪尚未融化。烟抽光了的李金元朝着厂外一个大水坑走 去,糊里糊涂地跳了下去。有人说他当时是想自杀,但李金元事后表示只是想冷静一 下,“做人就像打铁,过热了就需要在冷水里淬一下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从冰冷的水坑中爬起来的李金元决心重振旗鼓,寻专家,找问题,反复折腾了好久 ,终于,合格的钙粉生产出来了。李金元把这来之不易生产出来的宝贝叫“高钙素” 。
高钙素要正式推向市场了,毛淑华和赵纺被委以重任,作为市场副总经理到处去铺货。但是消费者对这种产品闻所未闻,而且那时的国人并没有现在的保健意识,大家都缺钙吗?不觉得!你说他缺钙,他觉得你在骂人。因此虽然货铺出去了,但卖不掉 ,境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李金元咬咬牙,决定打广告,听说这个效果快。结果还是没用,大家始终不认同都缺钙这种说法,况且缺钙也死不了人。即使有少量产品卖出去了,但经销商却不回款 ,最后弄得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好在早期创业的非亲即故,也不太计较一时的得失。
但是公司运转还得要钱呀。李金元情急之下,把自己的的心爱的奔驰车卖了,换了 一辆天津产的夏利车。至今这辆夏利还摆在天狮公司的历史博物馆里共大家瞻仰。身 材高大的李金元憋屈在空间狭小的夏利车中,想起确实令人唏嘘。
李金元说最穷的时候,企业只有1000元现金。据说李金元的母亲怕他又要做出跳水 塘的傻事来,回去默默地把李金元的四个孩子一一做了安排,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亲 自抚养,大女儿给李金元的哥哥,二女儿给李金元的姐姐,最小的孩子给李金元的妹 妹。李金元唯一能想到的借钱对象是三叔,电话刚一拨通,男儿泪就流了下来。
那个时代的孩子能吃苦的多,但是有发家致富想法的却不多,而李金元就是少数中的异类。不过有着远大理想的李金元在童年时却并不喜欢读书。在全家的反对声中,14岁的李金元仍然义无反顾的辍学去当了一名能挣钱的石油工人。
不过当好工人并不是李金元的奋斗目标,估计铁人王进喜不会是他的偶像,公务员的铁饭碗他也没有看上,李金元很快就成为了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倒爷。他是能倒的都倒,从豆饼到甚至把儿童的所料玩具卖到了中国的最北端,鸡西—李金元的三叔家那里,因此可以免费吃住。但是因为资金有限,李金元到底没有倒腾出什么名堂。
之后,李金元搞过塑料加工,开过面粉厂。这些行业看似起点很低,但却显示出李金元的勃勃雄心—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就是开面粉厂起家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就是卖塑料花起步的。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李金元确实从面粉厂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却是一桶价值40多万元的三角债。
那一年的李金元躺在床上好好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究竟是劳师动众去要这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到的债呢,还是干脆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呢?
李金元最终非常识时务地当起了一心讨债的打算,将目光投向了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第三产业—服务娱乐业。
李金元从藏走来到天津,从酒吧到娱乐城,一步步干到了天津卫服务行业的最高端,也大小算个腕了。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他觉得服务业就是积攒资本的,不是长实力的,不能算企业家,只能算小老板。
李金元决定搞大项目,拿着手头的2000万元,四处打听好的项目,看看怎么能将2000万变成20个亿。同事,他也在思考怎么样给自己的公司取一个超级拉风的名号。也许他当时想起来沧州老城门前的两个大铁疙瘩狮子,更也许想为家乡沧州争光,他给公司取名为天狮。希望公司从此一飞冲天。
1992年,李金元在天狮塘沽开发区注册成立天狮经济发展总公司,准备突破的方向是房地产开发。没想到的是,天狮一开张就遭遇到国家紧缩银根、加强监管,李金元成为房地产大亨的梦想不得不就止打住。
第二回 陈勇成功搞骨参 天狮艰难卖钙粉
这时,一个叫陈勇的中科院生物专家研究出了一种名为骨参的全天然动植物钙粉, 而且还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科技成果。李金元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应该是个好项 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和陈勇达成合作,买下了这种产品的生产专利。
1993年,天狮经济发展总公司在天津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天狮生物工程公司,在付 了陈勇170万元的首期款项后,天狮的生产就热火朝天的干开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淑华加入了天狮公司。毛淑华之前是天津市财政局的一个干 部,官职虽然未必高,但见多识广,人脉广泛,消息灵通。也许是独具慧眼,她非常 看好天狮公司和李金元,毅然放弃公职而加盟,开始了她的商业生涯。
在毛淑华的牵线搭桥下,天狮在当时尚属于偏僻的武清县找了一块地。于是天狮历 史上著名的“七根竹竿闹革命”的故事正式上演了。这是一张很著名的图片,一片荒 凉的空地上,架着六七根竹竿,下面是大概差不多数量的几个热血沸腾、充满创业理 想的年轻人。记者经多方打听,终于得以确认其中几个人的身份:李金元、毛淑华、 阎玉鹏、赵纺,其他人暂时查无对证。
那个时候的武清荒凉得可以,李金元买的砖放在那儿都有人偷,最后毛淑华不得不 和民工们一起住在工地上守建材,吃住条件是艰苦异常。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 天狮著名的“小白楼”盖了起来,后面的两栋小厂房也修了起来,生产线一安装,合 上电闸轰轰轰就开始生产了。
但让李金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钙粉虽然生产出来了,但和陈勇研究出来的“骨参 ”完全不一样。这下大家都傻了,赶紧找陈勇。陈勇到是实在,说我那个产品本来就 是在实验室生产出来的,你们在厂里生产不出来,我也没有办法。被李金元逼急了, 陈勇干脆就消失了。
这些李金元彻底懵了,一两千万投入进去,却看不到合格的产品。那一天的天津寒 风刺骨,几天前下过的一场小雪尚未融化。烟抽光了的李金元朝着厂外一个大水坑走 去,糊里糊涂地跳了下去。有人说他当时是想自杀,但李金元事后表示只是想冷静一 下,“做人就像打铁,过热了就需要在冷水里淬一下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从冰冷的水坑中爬起来的李金元决心重振旗鼓,寻专家,找问题,反复折腾了好久 ,终于,合格的钙粉生产出来了。李金元把这来之不易生产出来的宝贝叫“高钙素” 。
高钙素要正式推向市场了,毛淑华和赵纺被委以重任,作为市场副总经理到处去铺货。但是消费者对这种产品闻所未闻,而且那时的国人并没有现在的保健意识,大家都缺钙吗?不觉得!你说他缺钙,他觉得你在骂人。因此虽然货铺出去了,但卖不掉 ,境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李金元咬咬牙,决定打广告,听说这个效果快。结果还是没用,大家始终不认同都缺钙这种说法,况且缺钙也死不了人。即使有少量产品卖出去了,但经销商却不回款 ,最后弄得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好在早期创业的非亲即故,也不太计较一时的得失。
但是公司运转还得要钱呀。李金元情急之下,把自己的的心爱的奔驰车卖了,换了 一辆天津产的夏利车。至今这辆夏利还摆在天狮公司的历史博物馆里共大家瞻仰。身 材高大的李金元憋屈在空间狭小的夏利车中,想起确实令人唏嘘。
李金元说最穷的时候,企业只有1000元现金。据说李金元的母亲怕他又要做出跳水 塘的傻事来,回去默默地把李金元的四个孩子一一做了安排,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亲 自抚养,大女儿给李金元的哥哥,二女儿给李金元的姐姐,最小的孩子给李金元的妹 妹。李金元唯一能想到的借钱对象是三叔,电话刚一拨通,男儿泪就流了下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