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派的理论体系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30 21:30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11-29 23:42
数论派的理论体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11-30 00:17
数论派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属于一种“转变说”,它和“积聚说”同样属于印度思想史上影响较大的哲学理论类型。“转变说”一般认为世界最初有一根本因,世间各种现象是由此根本因派生出来的。数论派的转变说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二元二十五谛”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认为:世间事物转变的根本因是“自性”,自性是一种事物未展现出来前的精微实体,它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这一实体内部有所谓“三德”(即喜、忧、暗),当三德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即三德中出现某一种德支配另外的德等情况)时,自性就开始转变出世间事物。但自性的转变不是完全独立完成的,它还需要有一与其并列的另一实体的“观照”(以某种方式作用于“自性”),这一实体称为“神我”,神我是精神性实体。它和自性由于是并列的两个实体,因而称为“二元”。由“二元”中的“自性”直接转变出觉(事物或人具有的知觉或理性作用)、我慢(事物或人所具有的主我性或自我意识)、十一根(眼、耳、鼻、舌、皮、发声器官、手、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心)、五唯(色、声、香、味、触)和五大(地、水、火、风、空)(注:自性、神我、觉、我慢、十一根、五唯、五大合称“二元二十五谛”。)。
关于自性转变出“二十三谛”的顺序,《金七十论》与梵本《数论颂》的一般说法是一致的,即认为自性通常的转变顺序是:自性生觉,觉生我慢,我慢一方面生出十一根,另一方面又生出五唯,五唯又生五大(注:参见《金七十论》和梵本的自在黑《数论颂》22及乔荼波陀的注。)。但这种说法又与某些有关数论的文献记述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汉文资料中有些记述有另外的说法。例如,汉译《百论》(罗什译)卷上中婆薮开士对该《论》的释中所说就与梵本《金七十论》等的说法不同。该释说:“从冥初生觉,从觉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尘,从五微尘生五大,从五大生十一根,神为主常……”《成唯识论述记》(窥基撰)卷四中也说:“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五大生十一根,为我受用……”这种差别或同异值得研究。但由于《金七十论》在大的方面与印度保存的梵本《数论颂》及其他注释的差别不是很大,因而它在数论哲学研究中的地位不如《胜宗十句义论》在胜论研究中的地位重要。至于《金七十论》与其他汉文资料的一些重要差别,毕竟是佛教资料中有关数论的记述与数论本派文献记述的差别,与直接的本派文献之间的差别的重要程度还是不同的。当然,这是从研究数论派学说本身的角度说的,而谈到数论派学说与佛教思想之间的关联等问题,《金七十论》中提出的一些观念还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关于自性转变出“二十三谛”的顺序,《金七十论》与梵本《数论颂》的一般说法是一致的,即认为自性通常的转变顺序是:自性生觉,觉生我慢,我慢一方面生出十一根,另一方面又生出五唯,五唯又生五大(注:参见《金七十论》和梵本的自在黑《数论颂》22及乔荼波陀的注。)。但这种说法又与某些有关数论的文献记述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汉文资料中有些记述有另外的说法。例如,汉译《百论》(罗什译)卷上中婆薮开士对该《论》的释中所说就与梵本《金七十论》等的说法不同。该释说:“从冥初生觉,从觉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尘,从五微尘生五大,从五大生十一根,神为主常……”《成唯识论述记》(窥基撰)卷四中也说:“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五大生十一根,为我受用……”这种差别或同异值得研究。但由于《金七十论》在大的方面与印度保存的梵本《数论颂》及其他注释的差别不是很大,因而它在数论哲学研究中的地位不如《胜宗十句义论》在胜论研究中的地位重要。至于《金七十论》与其他汉文资料的一些重要差别,毕竟是佛教资料中有关数论的记述与数论本派文献记述的差别,与直接的本派文献之间的差别的重要程度还是不同的。当然,这是从研究数论派学说本身的角度说的,而谈到数论派学说与佛教思想之间的关联等问题,《金七十论》中提出的一些观念还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