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团的历史起源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7 17:01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1-17 11:56
红团的历史起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1-17 12:13
红团在莆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的起源却很难考证,不过从几本宋代笔记可以略知一二。浦江吴氏《中馈录·甜食》“煮沙团方”:“沙团入赤豆或绿豆煮成一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成或滚汤内煮,亦可”。这蒸成的沙团,其原料和作法与红团相同。只不过红团是用木印印成球冠状,表面着上大红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里谈到“澄沙团子”,归在“饭后饮食”内。现在我国北方仍有澄沙馅心,如北京澄沙包。其馅心“澄沙”的做法:把红小豆或红云豆煮熟烂成泥,加糖。今莆仙红团馅心有绿豆、糯米、地瓜干三种(糯米又有甜咸之分),但主流是绿豆(俗说“红团绿豆馅”),是用绿豆加糖煮成的澄沙,可以捏成球状。与《中馈录》中的沙团一样。
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条下有澄沙团,归入“市食”类;“夜市”条有澄沙团子,十色沙团;“诸色杂货”条有沙团,归入“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分茶酒店”下有麝香豆沙团子,归入“干果子”类。《西湖老人繁胜录·食店》有澄沙团子。周密《武林旧事·果子》有澄沙团子。按杭州旧称武林,果子即餜子,指点心。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有沙团子,与“春饼、旋饼、羊脂韭饼”等归入“夜间顶盘挑架者”类。作者接着写道:“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若远方僻土之人乍见之,则以为稀遇”。以上几则宋代笔记资料说明在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浦江(在今浙江省金华以北)一带,“沙团”(即澄沙团子)是饼饵类市食点心,在食店或市场上卖,或沿街叫卖。可能有各种颜色(如上述“十色沙团”)。今莆仙市场上也卖不着色的点心类的红团。
今上海苏州一带,民间在清明节有做青团的风俗。青团也是用糯米粉包豆沙,然后蒸煮成的。制作时在糯米粉中加入了一种可食用的青草汁,表面是青色的。这与莆仙清明节家家户户做的“清明龟”相比,原料做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清明龟”是龟状的(这也是它同红团的唯一不同)。
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条下有澄沙团,归入“市食”类;“夜市”条有澄沙团子,十色沙团;“诸色杂货”条有沙团,归入“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分茶酒店”下有麝香豆沙团子,归入“干果子”类。《西湖老人繁胜录·食店》有澄沙团子。周密《武林旧事·果子》有澄沙团子。按杭州旧称武林,果子即餜子,指点心。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有沙团子,与“春饼、旋饼、羊脂韭饼”等归入“夜间顶盘挑架者”类。作者接着写道:“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若远方僻土之人乍见之,则以为稀遇”。以上几则宋代笔记资料说明在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浦江(在今浙江省金华以北)一带,“沙团”(即澄沙团子)是饼饵类市食点心,在食店或市场上卖,或沿街叫卖。可能有各种颜色(如上述“十色沙团”)。今莆仙市场上也卖不着色的点心类的红团。
今上海苏州一带,民间在清明节有做青团的风俗。青团也是用糯米粉包豆沙,然后蒸煮成的。制作时在糯米粉中加入了一种可食用的青草汁,表面是青色的。这与莆仙清明节家家户户做的“清明龟”相比,原料做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清明龟”是龟状的(这也是它同红团的唯一不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