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操开窑停窑操作详细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04:30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3-26 11:57
水泥窑操开窑停窑操作详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3-26 12:56
一、水泥回转窑开窑操作规范:
1、开窑前对窑体及附属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并进行空车试转将安全隐患降低。
2、换砖后须经过一昼夜以上的阴干,具备烘窑条件后才可以点火。
3、装好烘窑用的油枪,并通气检查。
4、通知油泵工打循环油后往窑前送油。
5、打开鼓风机和排风机的风门,点燃点火器放到燃烧器前。
6、开始慢慢通气送油,适当调整油气比。
7、按升温曲线升温,等火自然后撤出点火器。
8、进行翻窑操作使窑内衬受热均匀。
9、窑尾温度上升到300℃以上,窑内耐火砖发亮时,便可下料。
10、逐步增加下料量,调节前后风和油器比,4-6h可达到正常生产条件。
二、水泥回转窑停窑操作规范:
1、停窑前4h应减少下料量,要减少燃料及前后风,并严格控制窑尾温度。
2、当下料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料仓内氢氧化铝排空后停止下料,继续烧窑灰。
3、烧窑灰至窑尾温度低于250℃;
4、关闭油门停止燃烧供应,用蒸汽同油枪和油管路,然后卸下油枪。
5、热风温度降至160℃时,停鼓风机、排风机、电收尘、关闭前后风门。
6、窑尾温度降至150℃时,换上事故点击转窑,并停止窑螺旋。
1、开窑前对窑体及附属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并进行空车试转将安全隐患降低。
2、换砖后须经过一昼夜以上的阴干,具备烘窑条件后才可以点火。
3、装好烘窑用的油枪,并通气检查。
4、通知油泵工打循环油后往窑前送油。
5、打开鼓风机和排风机的风门,点燃点火器放到燃烧器前。
6、开始慢慢通气送油,适当调整油气比。
7、按升温曲线升温,等火自然后撤出点火器。
8、进行翻窑操作使窑内衬受热均匀。
9、窑尾温度上升到300℃以上,窑内耐火砖发亮时,便可下料。
10、逐步增加下料量,调节前后风和油器比,4-6h可达到正常生产条件。
二、水泥回转窑停窑操作规范:
1、停窑前4h应减少下料量,要减少燃料及前后风,并严格控制窑尾温度。
2、当下料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料仓内氢氧化铝排空后停止下料,继续烧窑灰。
3、烧窑灰至窑尾温度低于250℃;
4、关闭油门停止燃烧供应,用蒸汽同油枪和油管路,然后卸下油枪。
5、热风温度降至160℃时,停鼓风机、排风机、电收尘、关闭前后风门。
6、窑尾温度降至150℃时,换上事故点击转窑,并停止窑螺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3-26 13:17
各种设备试车
升温曲线按照中控室点火通知中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
点火升温
确认高温风机入口阀门、窑头电收尘排风机入口阀门、篦冷机各风机入口阀门、窑尾各人孔门全关。窑头喷煤管各风道手动阀全开。
将点火烟囱帽开至一定的开度。
用一根5-6米长的钢管,端部缠上油棉纱,点燃后自窑门罩伸到喷煤管端部。
立即开启燃油系统,点焰雾化油。注意先喷油后点焰,很容易返火伤人。
开启一次风机调节风量,使火焰不发飘即可。
在窑尾温度在300℃恒温后,即可煤、油混烧继续升温。因煤粉焰烧不稳定有暴焰回火危险,窑头操作应防止烫伤。
设喂煤量为0.5吨/小时,启动窑头喂煤组。为防止尾温剧升,应慢慢加大喷煤量。
不断调整一次风量及点火烟囱帽开度,保持火焰稳定燃烧,不灭火、不返火。如果煤油火焰很难稳定,可控制窑头罩微正压,局部烧热后再控制为负压。
启动回转窑主减速机稀油站,按转窑制度,现场用慢驱动转窑。升温期间要定期检查回转窑托轮,减速机、大齿圈润滑状况。
当窑尾温度到250℃时,启动窑辅传电机,定时盘窑,盘窑方案如下:
窑尾烟室温度(℃) 转窑间隔 转窑量
100~250 60min 90°
250~450 30min 90°
450~650 20min 90°
650~800 10min 90°
800以上 连续慢转
如遇下雨,须连续转窑。(或时间减半)
随烟室温度升高,要逐渐减油增煤,调整一次风量、点火烟囱帽开度,保持火焰形状,避免局部高温以及窑尾温度不能大起大落。当烟室温度大于400℃时,可考虑断油,但煤火焰需能自行稳定。
随着燃料量增大,尾温沿设定趋势上升,当燃烧空气不足或窑头负压较高时,启动篦冷机一室平衡风机,逐步加大风机进口阀门开度,当开度至60%,仍感风量不足时,逐步启动一室的两台固定篦床充气风机,活动篦床充气风机,乃至二室风机,增加入窑风量,同时注意风量的调节,风量不能过大,以免影响火焰的形状。
根据升温曲线及窑尾烟气的氧含量(>2%,窑内燃烧状况)当窑尾预热器点火烟囱不能满足窑头负压的调整时,判定是否可启动窑尾收尘排风机,打开入口阀门及高温风机入口阀门。按升温曲线,逐渐增加喂煤量,调整一次风量(注意内外风的比例)和废气风机的排风量,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并视情况启动窑口密封圈冷却风机。
当尾温升到600℃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预热器各级翻板阀要人工活动,间隔1小时,以防受热变形卡死,启动分解炉一次风机,送冷风冷却喷嘴,以防过热。
烘干后期仪表调校人员应重新校验系统的各点温度。在800℃恒温期间,由于没有窑皮保护,筒体温度较高(420℃),应适时开启冷却风机。如果筒体局部温度较高,说明内部衬料出了问题,应灭火、停风、关闭各阀门,使系统自然冷却并注意转窑。窑冷却后要进行认证检查,衬料损坏厚度超过1/3时,应考虑挖补或衬料,再点火按正常升温操作。
升温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高温风机入口温度,当入口温度大于320℃时,应调整烟囱帽开度增大冷风掺入量以降低气体温度,如已达极限可开启增湿塔喷水系统,喷水降温,保护窑尾收尘器。
窑系统投料
启动稀油站组,窑的辅助传动改为主传动,在最慢转速连续转窑。此时液压挡轮已启动。注意窑速是否平稳,电流是否稳定、正常。不正常时应进行调整。
将生料均化库打向倒库方向,开启窑尾喂料组,开启均化库卸料组,设定喂料量进行倒库。
依次启动窑尾废气处理系统各回灰组、高温风机组、篦冷机各风机组、熟料输送组、窑头排风机组及回灰设备(调节各风机风门,保持窑头负压20~50Pa)、窑头、窑尾收尘器组、压缩空气组。
投料前10~30分钟放下吊起的翻板阀,调整阀板配重。
启动窑尾空气炮组,防止预热器旋风筒锥体部位结皮。
分解炉点火
当烟室温度升至900℃以上时,高温风机转速开至650~680r/min,入口阀调至80%。分解炉喂煤,开始时喂煤量1~1.5吨/小时,注意分解炉出口温升情况,如长时间不升时,可以关小三次风阀门开度,借助窑内高温气体点燃煤粉。无效时,要停止喂煤,进行检查。
如分解炉温升较快时,根据5级出口CO含量及O2含量和烟室CO含量及O2含量调整入炉风量,加大三次风阀门开度。视情况减少喂煤量或加大高温风机阀门开度。
投料前几个主要参数及检查:
C5出口温度860℃,分解炉出口温度880~900℃,C1出口温度小于400℃,烟室温度950~1050℃。
预热器应自上而下用压缩空气吹扫一遍。低产时应1小时吹扫一次,稳定生产时应2小时吹扫一次。
投料量确定
窑头黑火头很长,火焰突明突暗,尾温900~950℃时,投料量为设计能力的65%左右。
窑头黑火头较长,火焰尚能稳定,尾温950~1050℃时,投料量为设计能力的70%左右.
窑内有料,有窑皮,且火焰明亮稳定,尾温较高时,投料量为设计能力的75%左右,甚至更高。
投料过程中调整:
根据窑内情况确定投料量,设定投料量,将倒库改为入窑。
当观察到C1出口温度有下降趋势,可关小烟囱帽开度,同时注意高温风机入口温度不超过400℃
增加分解炉喂煤量,使分解炉出口温度不低于860℃。同时观察烟室温度有下降趋势,增大窑头喂煤量5~10%,调整整个系统用风量,保证煤粉完全燃烧。一般情况投料40分钟,窑头即可看到料影,可根据料影行进速度调整窑速,以免生料窜出。
在投料后的一个小时内要严密注意预热器各级翻板阀闪动情况,可设专人看管,及时调整重锤人工帮助排料。
当熟料出窑后,二次风温升高,窑头火焰顺畅有力,料影渐渐消失,应注意窑电流变化,可适当减少窑头喂煤量,增加窑速。
当篦冷机一室篦下压力逐渐升高,应加大该室各风机入口阀门开度,当压力超过4500Pa时,可启动篦冷机输送组带料。注意调整以后各室鼓风量,并调整窑头排风机阀门开度保证窑头罩负压20~50Pa范围内。
逐渐提高高温风机转速,增加系统通风量,增加窑尾喂煤量,同时减少窑头喂煤量,逐渐趋进4:6的比例,待温度增加后增加喂料量。
增加喂料的幅度以3-5t/次为益,当窑喂料达到设计能力的85%左右时,应稳定操作,保持8~16小时,以便于窑内挂窑皮。待挂窑皮操作结束后,继续增加产量直到达到满负荷。
窑速、篦速与生料喂料量的对应关系
一般窑速控制在f-CaO适当情况下,控制窑内物料粒度适中。一段篦速由二室篦下压力控制(5000~5500Pa),二段篦速由四室篦下压力控制(2500~3000Pa)。
注意窑筒体温度变化,一般烧成带窑皮正常时,筒体温度270~350℃较正常。如温度过高,需启动筒体冷却风机。
随着窑产提高,C1出口冷风阀将完全关闭,但不能使高温风机入口温度超过350℃。
升温曲线按照中控室点火通知中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
点火升温
确认高温风机入口阀门、窑头电收尘排风机入口阀门、篦冷机各风机入口阀门、窑尾各人孔门全关。窑头喷煤管各风道手动阀全开。
将点火烟囱帽开至一定的开度。
用一根5-6米长的钢管,端部缠上油棉纱,点燃后自窑门罩伸到喷煤管端部。
立即开启燃油系统,点焰雾化油。注意先喷油后点焰,很容易返火伤人。
开启一次风机调节风量,使火焰不发飘即可。
在窑尾温度在300℃恒温后,即可煤、油混烧继续升温。因煤粉焰烧不稳定有暴焰回火危险,窑头操作应防止烫伤。
设喂煤量为0.5吨/小时,启动窑头喂煤组。为防止尾温剧升,应慢慢加大喷煤量。
不断调整一次风量及点火烟囱帽开度,保持火焰稳定燃烧,不灭火、不返火。如果煤油火焰很难稳定,可控制窑头罩微正压,局部烧热后再控制为负压。
启动回转窑主减速机稀油站,按转窑制度,现场用慢驱动转窑。升温期间要定期检查回转窑托轮,减速机、大齿圈润滑状况。
当窑尾温度到250℃时,启动窑辅传电机,定时盘窑,盘窑方案如下:
窑尾烟室温度(℃) 转窑间隔 转窑量
100~250 60min 90°
250~450 30min 90°
450~650 20min 90°
650~800 10min 90°
800以上 连续慢转
如遇下雨,须连续转窑。(或时间减半)
随烟室温度升高,要逐渐减油增煤,调整一次风量、点火烟囱帽开度,保持火焰形状,避免局部高温以及窑尾温度不能大起大落。当烟室温度大于400℃时,可考虑断油,但煤火焰需能自行稳定。
随着燃料量增大,尾温沿设定趋势上升,当燃烧空气不足或窑头负压较高时,启动篦冷机一室平衡风机,逐步加大风机进口阀门开度,当开度至60%,仍感风量不足时,逐步启动一室的两台固定篦床充气风机,活动篦床充气风机,乃至二室风机,增加入窑风量,同时注意风量的调节,风量不能过大,以免影响火焰的形状。
根据升温曲线及窑尾烟气的氧含量(>2%,窑内燃烧状况)当窑尾预热器点火烟囱不能满足窑头负压的调整时,判定是否可启动窑尾收尘排风机,打开入口阀门及高温风机入口阀门。按升温曲线,逐渐增加喂煤量,调整一次风量(注意内外风的比例)和废气风机的排风量,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并视情况启动窑口密封圈冷却风机。
当尾温升到600℃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预热器各级翻板阀要人工活动,间隔1小时,以防受热变形卡死,启动分解炉一次风机,送冷风冷却喷嘴,以防过热。
烘干后期仪表调校人员应重新校验系统的各点温度。在800℃恒温期间,由于没有窑皮保护,筒体温度较高(420℃),应适时开启冷却风机。如果筒体局部温度较高,说明内部衬料出了问题,应灭火、停风、关闭各阀门,使系统自然冷却并注意转窑。窑冷却后要进行认证检查,衬料损坏厚度超过1/3时,应考虑挖补或衬料,再点火按正常升温操作。
升温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高温风机入口温度,当入口温度大于320℃时,应调整烟囱帽开度增大冷风掺入量以降低气体温度,如已达极限可开启增湿塔喷水系统,喷水降温,保护窑尾收尘器。
窑系统投料
启动稀油站组,窑的辅助传动改为主传动,在最慢转速连续转窑。此时液压挡轮已启动。注意窑速是否平稳,电流是否稳定、正常。不正常时应进行调整。
将生料均化库打向倒库方向,开启窑尾喂料组,开启均化库卸料组,设定喂料量进行倒库。
依次启动窑尾废气处理系统各回灰组、高温风机组、篦冷机各风机组、熟料输送组、窑头排风机组及回灰设备(调节各风机风门,保持窑头负压20~50Pa)、窑头、窑尾收尘器组、压缩空气组。
投料前10~30分钟放下吊起的翻板阀,调整阀板配重。
启动窑尾空气炮组,防止预热器旋风筒锥体部位结皮。
分解炉点火
当烟室温度升至900℃以上时,高温风机转速开至650~680r/min,入口阀调至80%。分解炉喂煤,开始时喂煤量1~1.5吨/小时,注意分解炉出口温升情况,如长时间不升时,可以关小三次风阀门开度,借助窑内高温气体点燃煤粉。无效时,要停止喂煤,进行检查。
如分解炉温升较快时,根据5级出口CO含量及O2含量和烟室CO含量及O2含量调整入炉风量,加大三次风阀门开度。视情况减少喂煤量或加大高温风机阀门开度。
投料前几个主要参数及检查:
C5出口温度860℃,分解炉出口温度880~900℃,C1出口温度小于400℃,烟室温度950~1050℃。
预热器应自上而下用压缩空气吹扫一遍。低产时应1小时吹扫一次,稳定生产时应2小时吹扫一次。
投料量确定
窑头黑火头很长,火焰突明突暗,尾温900~950℃时,投料量为设计能力的65%左右。
窑头黑火头较长,火焰尚能稳定,尾温950~1050℃时,投料量为设计能力的70%左右.
窑内有料,有窑皮,且火焰明亮稳定,尾温较高时,投料量为设计能力的75%左右,甚至更高。
投料过程中调整:
根据窑内情况确定投料量,设定投料量,将倒库改为入窑。
当观察到C1出口温度有下降趋势,可关小烟囱帽开度,同时注意高温风机入口温度不超过400℃
增加分解炉喂煤量,使分解炉出口温度不低于860℃。同时观察烟室温度有下降趋势,增大窑头喂煤量5~10%,调整整个系统用风量,保证煤粉完全燃烧。一般情况投料40分钟,窑头即可看到料影,可根据料影行进速度调整窑速,以免生料窜出。
在投料后的一个小时内要严密注意预热器各级翻板阀闪动情况,可设专人看管,及时调整重锤人工帮助排料。
当熟料出窑后,二次风温升高,窑头火焰顺畅有力,料影渐渐消失,应注意窑电流变化,可适当减少窑头喂煤量,增加窑速。
当篦冷机一室篦下压力逐渐升高,应加大该室各风机入口阀门开度,当压力超过4500Pa时,可启动篦冷机输送组带料。注意调整以后各室鼓风量,并调整窑头排风机阀门开度保证窑头罩负压20~50Pa范围内。
逐渐提高高温风机转速,增加系统通风量,增加窑尾喂煤量,同时减少窑头喂煤量,逐渐趋进4:6的比例,待温度增加后增加喂料量。
增加喂料的幅度以3-5t/次为益,当窑喂料达到设计能力的85%左右时,应稳定操作,保持8~16小时,以便于窑内挂窑皮。待挂窑皮操作结束后,继续增加产量直到达到满负荷。
窑速、篦速与生料喂料量的对应关系
一般窑速控制在f-CaO适当情况下,控制窑内物料粒度适中。一段篦速由二室篦下压力控制(5000~5500Pa),二段篦速由四室篦下压力控制(2500~3000Pa)。
注意窑筒体温度变化,一般烧成带窑皮正常时,筒体温度270~350℃较正常。如温度过高,需启动筒体冷却风机。
随着窑产提高,C1出口冷风阀将完全关闭,但不能使高温风机入口温度超过350℃。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