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9:28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3-01 22:18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01 23:56
汉字的顺序,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
草书 起源于汉代,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从汉到唐,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所以人们把汉代隶书笔法的草书称为“章草”,把后来带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通常所说的草书就是指“今草”。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精妙绝伦,人称“草圣”。唐人张怀瓘《书断》则把张芝的章草、今草列为神品。到了唐朝,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这张旭,字伯高,首创“狂草”,人称“草仙”。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
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
草书 起源于汉代,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从汉到唐,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所以人们把汉代隶书笔法的草书称为“章草”,把后来带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通常所说的草书就是指“今草”。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精妙绝伦,人称“草圣”。唐人张怀瓘《书断》则把张芝的章草、今草列为神品。到了唐朝,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这张旭,字伯高,首创“狂草”,人称“草仙”。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03-02 01:25
知友,你好!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 秦始皇统一文字,以隶书为标准。
2. 发展到晋朝,出现草书,著名代表有王羲之。
3. 唐朝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楷书为代表,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以楷书著称。
4. 行书是后来为了书写的方便,根据楷书演变而来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