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9:03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12-20 00:05
幼儿数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12-20 00:37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4.5"6岁 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也许有人会说数学需要什么创造吗?3加2等于5,还能创造出别的吗?不错,这个结果是等于5,然而3加2等于5的问题情景为幼儿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条件。面临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不仅要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也许有人会说数学需要什么创造吗?3加2等于5,还能创造出别的吗?不错,这个结果是等于5,然而3加2等于5的问题情景为幼儿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条件。面临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不仅要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儿数学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长青诗
- 2021-12-20 04:42
数学是一门可以多发面发展的学科!它包含的能力主要还是思维和逻辑两大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话建议是从3岁-10岁这个年龄段!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娃报一个专业的数学思维培训课程!主要是开阔娃的思维逻辑能力,还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认知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火花思维的话做的还挺好的,特别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娃来学习!教学方式都挺受娃们的喜欢!
- 2楼网友:鱼芗
- 2021-12-20 03:08
幼儿数学能力主要包括:
1、学习数学兴趣
2、学会分类
3、拥有数感,具有数量概念
4、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5、空间思维能力
6、数学思维能力
- 3楼网友:玩家
- 2021-12-20 02:01
当我们说到数学的时候,往往就把它和“数”联系在一起。固然,数和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除此之外,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内容还很多呢!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数和量”、“几何与空间”、“数理逻辑经验”。
“数和量”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10 以内自然数的认识;
1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各种连续量的差异比较和简单计量。
“几何与空间”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常见几何图形的辨认;
空间方位和空间关系的认识。
“数理逻辑经验”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两个集合中元素的一一对应关系及对应活动;
序列关系及排序活动;
类包含关系及分类活动;
各种守恒关系及相关经验。
各部分的具体学习内容及指导方法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儿童学习数学靠的是“记性”吗?
有些家长简单地认为儿童学习数学靠的是“记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曾有一位三岁孩子的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数数时总是乱数,他教了很多次也没有用;还有一位四岁孩子的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记性那么差?我给他讲过很多遍,他还是记不住这些加减题?”那么,儿童究竟是怎样理解数学知识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数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数学吧:
首先,数是什么?自然数的序列――1、2、3、4、5……看似一组需要幼儿记住的顺序,实质蕴涵了很多逻辑的关系。如前后数之间存在着递增的序列关系,每个数都比前面的数大又比后面的数小,而且这种序列关系是可以传递的,也就是说即使不相邻的数我们也可以根据其在数序中的位置判断其大小关系。
再如,数序中也蕴涵着包含关系,每个数都包含了它前面的数,同时也被它后面的数所包含,5 包含了 1、2、3、4,6 又包含了 5……对幼儿来说,他们认识的 1,2,3,4……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也不是这些具体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而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即使是最简单的数,也具有抽象的意义。
比如“1”,它可以表示 1 个人、1 条狗、1 辆汽车、1 个小圆片……任何数量是“1”的物体。又如5 只桔子,它是对一堆桔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们都是 5 个。因此,幼儿对数的认识就不像对大小、颜色的认识那样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获得,而要通过一个抽象的过程。5 个桔子中的每一个桔子,都不具有“5”的性质,相反,“5”这一数量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桔子中,而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它们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
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头数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由此看来,幼儿会数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背后,是幼儿的对应、序列、包含等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理解了这些逻辑观念,幼儿才能正确地计数。再经过无数次具体的计数经验,幼儿对数的理解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最终达到抽象的理解。
再来看看数的加减。同样地,加减运算也不可能通过记忆来学习,因为它需要幼儿对三个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得一种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说,幼儿要真正认识到加减就是将两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或从整体中去掉一个部分的运算。幼儿在四岁左右能够借助于具体的实物和动作的摆弄来理解其中的加减关系,但要在抽象的数字层面进行加减运算,就必须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关系。而这则要到六七岁才能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幼儿对于具体的问题(如“三块糖加三块糖是多少”)能够解决,而面对抽象的问题(如“3+3=?”)就无能为力了。
和数数及加减一样,其他的数学知识也都是一种逻辑知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抽象的逻辑知识的获得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并达到抽象的层次。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