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14:03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4-13 07:33
(2002年北京高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可长有者,其惟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刀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2.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3.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④去郑而之许。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4-13 08:55
答案:C,A,B,A,D提示:1.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C项“受”,古今含义相同,其他“宝、刺、去”的用法不同。2.此题考查暗换主语。A项中“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是“五员”。3.考查虚词的用法。B项中“因”都可理解为“于是”。A项前一个“于”作“从”讲,后一个作“比”讲。C项前“之”字在主谓之间,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前者“以”作“把、拿”讲,后者作“以至”讲。4.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5.考查全文的概括能力。D项中“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表述不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4-13 10:34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