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明亮的眼睛
汤本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瑞奇·路特瑞尔l7岁的时候,在伊剁诺州被美国陆军航空兵征兵,他经过军事训练,怀着爱国精神,在刚刚到18岁的时候,被送到了越南战场,开始了一场“年轻人对年轻人的残酷厮杀”。
瑞奇在一次与敌人的正面交战中,抢先开枪,打死一个“敌人”,在这个“敌人”身上他发现了这个“敌人和敌人的女儿”照片。瑞奇一看到这张照片就被吸引住了。他的命运注定和这张照片连在一起,痛苦半生,困愁半生。
这张小照片,原是黑白,但照相馆上了颜色,成了彩色照片。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眼光很凝聚,长得很灵秀。父女俩,也许是兄妹俩,瑞奇猜想,因为这个军人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得不像是这个女孩的父亲,但,父女俩的两双眼睛,很清亮,很光亮。在瑞奇看来,这两双眼睛,对它凝聚着疑问的光,在瑞奇的眼里,他们的眼光,还充满幽怨,充满仇恨。这给瑞奇的日日夜夜,带来了无尽的杀人后的悔恨和痛苦。虽然这以后,瑞奇也端着美式的自动步枪,杀死过很多敌人,但从来没有像这对父女的照片那样,死死揪住他不放,像神灵,像幽魂,死死盯住他。不过,瑞奇可以忘却他们,他们也没有强迫瑞奇要记住他们,但是,那两双很秀气的眼睛,一直让瑞奇忘不了。
尽管瑞奇作为负伤的战斗英雄回到美国,立功受奖,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的好日子。但是那两双很秀气的眼睛,一直让瑞奇心里忐忑不安,一直感到他们在对他说话:
“你为什么要杀我?”
“你为什么要杀我的父亲?”
一双清秀的眼睛被他在战场毁灭了。“我不毁灭它,它就要毁灭我。’’瑞奇自我安慰。另一双清秀的眼睛还一定活着,瑞奇想。于是瑞奇在不安中,在日日夜夜的不安中。这种不安,一天比一天沉重,当他自己对人生的幸福,和人生的况味感受越多,不安越是加重。越是不能忍受。悔恨像铅,注满了他的心,痛苦的折磨,像他的影子,走到哪,跟到哪。
为了把自己从不安、痛若中解脱出来,他决定向这两双清秀的眼睛告剐,他决定终结这个“敌人和敌人的女儿”。他写了一封信,很感人的信,心中深深抱歉,杀死了有一双明亮眼睛的他,杀死了他和女儿团聚的梦。他把这封信和照片,放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他觉得轻松一点,他把他三十多年的精神重负放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他放开了他们,他也希望,他们能够永远的放开他。
他以为,他将永远摆脱这张照片上的“父女俩”的清秀的眼睛,满含幽怨的眼睛。
但是,这场被眼睛所困扰的重病“没有放开他”。
真是命运的安排,一个曾经在越南抬运阵亡官兵尸体的黑人老兵,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祭奠时,发现了瑞奇的这封信和这张照片。顿时,他被这双眼睛震慑住了,吸引住了。他不知道瑞奇住在哪里,他把这张照片和瑞奇的这封信,发表在越战老兵的回忆录中。一个知道瑞奇的州众议员,原来就知道瑞奇的这个故事,看到这本回忆录,马上告诉了瑞奇。
那两双清秀满含幽怨的眼睛又回来了,回到瑞奇的眼前,这次,这个女孩的眼睛看着 瑞奇,仿佛在责备他的遗弃。
黑人老兵与瑞奇,两个老兵,也见面了,相见时,抱头痛哭。
最后,瑞奇·路特瑞尔费尽曲折,在越南驻美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找到了那个女孩子—“兰”。他飞越太平洋,长途跋涉,带着鲜花与兰见面,他拥抱兰,兰拥抱着这个三十年前杀死自己父亲的“敌人”,止不住痛哭,瑞奇也是一样的痛哭。
(选自《你不知道的美国》,有改动)
1.本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现在如果要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 父母,你将如何讲述呢?请把你的讲述写下集。
2.读了选文后,你觉得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结合具体语言进行 分析。
3.文中说:这场被眼睛所困扰的重病“没有放开他”。这里的“重病”指:
4.佳句赏析:悔恨像铅,注满了他的心;痛苦的折磨,像他的影子,走到哪,跟到哪。
5.文中反复提到了照片上的那双“眼睛”,你觉得“眼睛”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