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名言和文章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1 11:36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10-11 00:10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名言和文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10-11 01:07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关于读书的故事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梁厚甫 导读:当阅读还没有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时,有些人总爱为自己的不读书寻找各种借口,或厌恶天气太冷或太热,或憎恨环境过于喧闹不安静,抑或抱怨工作繁忙没时间。宋代大儒欧阳修自承最佳的写作时候乃是“三上”即枕上、马上和厕上。足见,这是一个人的读书态度问题,一个人如若不愿意读书,则一年四季之中也自有不读书的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那么,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呢?本文告诉我们:有空便读书。读书,很平常很自然,如呼吸眨眼,如搔头抓耳。读书,不需要什么仪式,因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写人物画知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有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一个美国朋友不断的追问,这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大件事了。 为什么是大件事呢?这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不能否认,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倚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地仅是一脚到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边,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车房壁上的架子上边。把新书买回来,放到车房去。美国人没有书房,美国人却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块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椅子上坐着的,就是美国的读书人。在香港,坐电车,由上环坐到筲箕湾,其实是很好的读书机会,但是,依我的观察,在电车上看报纸的人有,看书的人,却不多见。在美国,随时随地都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力,而是说,中外对读书态度,有所不同。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描写读书人十年窗下,一朝得志,曰:“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为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之及,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必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那就不免太过隆重其事了。由于读书要隆重其事,因而,便有人“借头借路”,不肯读书,并为自己不肯读书来解脱。记得二十多年前,看到了一本好书,介绍朋友去看。朋友吝啬不肯买书,我就把我的本子借给他,订明一个月以后看完归还。一个月以后,朋友把书还给我,但说:完全没有看过。我大以为奇。朋友皱眉道:“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太太晚晚都设麻雀局,叫我怎有机会看书?”如果家内有人打麻将,自己就不能看书,这样的借口,实在太过牵强了。一个真正肯读书的人,不讲旁边有人打麻雀,可以看书,甚而旁边有人打架,也可以看书。毛病在于: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隆重,其实,读书之平凡,有如搔痒;不见得有人在旁,就不可以搔痒的。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如何令到自己心理上对读书看得平凡,先要忘记了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而读书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有美颜如玉”,这是骗人的。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美国人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转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