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适宜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06:27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3-26 15:07
如何创建适宜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26 15:58
一、满足小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生活化的环境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高效、自然,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是《纲要》所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小班幼儿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且认知经验水平有限,喜爱模仿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因此,应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创设幼儿最熟悉、最直观、最能依恋的生活化环境,使环境创设回归生活,帮助幼儿积累基本的生活经验。
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这个主题,因为娃娃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幼儿对家庭生活的依恋,这种依恋会从活动中体现出来。例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妮妮小朋友一直在柜子里翻东西,这个动作持续很久,像是在找什么东西。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便主动去问她,得知她在找镜子,我并没有很快找来镜子给她,而是提出了问题:没有镜子该怎么办呢?她拉着我便向外走,我问她去哪儿?她说:“要去超市买镜子”……游戏过后,我满足孩子需要,在“娃娃家”的旁边设置一个“小超市”,好方便买东西。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得知她在模仿母亲上班前的一个习惯性过程,而这个过程来源于她的生活。这件事情以后,我们经常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喜好等,把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并在游戏中随着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变化随时增设和替换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模拟生活情景,体验生活乐趣,积累生活经验。
二、提供孩子充足的环境材料,创设探索性的环境
创设探索性环境能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主”,突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注重的是幼儿的情感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的培养,并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发展的需要。另外,通过探索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更全面地去了解他们;也了解了孩子们的“百种语言”,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能力特征与兴趣需要。幼儿通过探索性活动,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经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小班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好摆弄、探究。在活动中,我们要尽量提供充足的、安全的感知环境,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玩玩中探索、感知事物的简单特征,逐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等。
在小班的“小脚丫”这一活动。我准备了多种材料让孩子们自由探索,例如让孩子们观察“成长中的脚印”,提供大中小不同的脚印图,引导幼儿将小脚踩在脚印上对比观察:这些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猜猜看这是谁的脚印? 同时,还可以启发孩子从各种感觉上(触觉、嗅觉等)感知自己的小脚。例如启发幼儿探索发现脚丫的特征和作用、了解小脚各部位的名称。
(1) 从数量上感知:“数一数脚趾”
(2) 从动作上感知:“动一动小脚”(了解小脚各部位名称:脚趾、脚面、脚心、脚跟)让孩子说说我的小脚能干什么?例如让幼儿自主尝试用多种方法捡起、夹起散落在地上的小玩具。
(3) 从触觉上感知:“挠一挠小脚”
(4) 从嗅觉上感知:“闻一闻小脚” (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脚丫有味道?用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脚干干净净、舒舒服服”?)让幼儿通过玩、看、摸、比等活动来发现问题,自己探索知识并得出结论。整个活动让幼儿始终感到他在玩,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掌握知识。
三、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梯度化的环境
环境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如果环境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创设与利用,就能真正建立起环境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从而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例如在“我爱我家”主题开展中,我就将区角材料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了细分。例如:在 探索区的色彩的搭配中的第一层次:搭配厨房间的瓷砖、地砖、橱柜。 第二层次:搭配卫生间的瓷砖、腰线、地砖、洗脸盆、淋浴房、抽水马桶。在 语言区“我的家”中第一层次:介绍自己家中的一个房间。第二层次:介绍自己家我最喜欢的地方。第三层次:介绍自己更理想中的家。
四、突现幼儿的环境主体意识,创设参与性的环境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主体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其实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能使幼儿体验快乐、享受成功,更能满足幼儿多种方式的表现与表达,并能增强幼儿与环境的自主互动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如12月份的中下旬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又将迎来新年,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过新年”。为此,我们利用这两个特殊的节日来与孩子们共同创设一个热烈的、有着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内容。我们着重利用废旧材料中的大雪碧瓶子、废旧报纸及水果的塑料网罩来进行室内布置。其中制作了两棵立体的“新年树”,上面挂满了孩子们自己亲手包的“糖果”和亲自挂上的新年礼物。我们又利用废旧报纸折成的小衣服形,粘贴成一座“小房子”,其中让幼儿用学过的撕纸、粘贴来为新年老人“铺”一条彩色的小路。幼儿又利用水果塑料网罩等废旧材料来粘贴“雪人”,孩子们对自己的“杰作”兴奋不已,体验着那份满足与成功。在参与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孩子们感受着、分享着过新年的快乐,也不断积累着新年的相关经验,从而让孩子们真正融入环境之中。
总之,环境创设其精神实质是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研读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握他们的兴趣、需要,从本班实际出发,将生活、游戏、学习等内容融于环境之中,让小班幼儿在美化童化、生动有益的丰富环境中自主、快乐地成长。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高效、自然,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是《纲要》所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小班幼儿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且认知经验水平有限,喜爱模仿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因此,应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创设幼儿最熟悉、最直观、最能依恋的生活化环境,使环境创设回归生活,帮助幼儿积累基本的生活经验。
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这个主题,因为娃娃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幼儿对家庭生活的依恋,这种依恋会从活动中体现出来。例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妮妮小朋友一直在柜子里翻东西,这个动作持续很久,像是在找什么东西。我观察了很长时间便主动去问她,得知她在找镜子,我并没有很快找来镜子给她,而是提出了问题:没有镜子该怎么办呢?她拉着我便向外走,我问她去哪儿?她说:“要去超市买镜子”……游戏过后,我满足孩子需要,在“娃娃家”的旁边设置一个“小超市”,好方便买东西。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得知她在模仿母亲上班前的一个习惯性过程,而这个过程来源于她的生活。这件事情以后,我们经常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喜好等,把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并在游戏中随着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变化随时增设和替换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模拟生活情景,体验生活乐趣,积累生活经验。
二、提供孩子充足的环境材料,创设探索性的环境
创设探索性环境能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主”,突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注重的是幼儿的情感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的培养,并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发展的需要。另外,通过探索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更全面地去了解他们;也了解了孩子们的“百种语言”,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能力特征与兴趣需要。幼儿通过探索性活动,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经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小班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好摆弄、探究。在活动中,我们要尽量提供充足的、安全的感知环境,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玩玩中探索、感知事物的简单特征,逐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等。
在小班的“小脚丫”这一活动。我准备了多种材料让孩子们自由探索,例如让孩子们观察“成长中的脚印”,提供大中小不同的脚印图,引导幼儿将小脚踩在脚印上对比观察:这些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猜猜看这是谁的脚印? 同时,还可以启发孩子从各种感觉上(触觉、嗅觉等)感知自己的小脚。例如启发幼儿探索发现脚丫的特征和作用、了解小脚各部位的名称。
(1) 从数量上感知:“数一数脚趾”
(2) 从动作上感知:“动一动小脚”(了解小脚各部位名称:脚趾、脚面、脚心、脚跟)让孩子说说我的小脚能干什么?例如让幼儿自主尝试用多种方法捡起、夹起散落在地上的小玩具。
(3) 从触觉上感知:“挠一挠小脚”
(4) 从嗅觉上感知:“闻一闻小脚” (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脚丫有味道?用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脚干干净净、舒舒服服”?)让幼儿通过玩、看、摸、比等活动来发现问题,自己探索知识并得出结论。整个活动让幼儿始终感到他在玩,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掌握知识。
三、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梯度化的环境
环境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如果环境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创设与利用,就能真正建立起环境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从而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例如在“我爱我家”主题开展中,我就将区角材料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了细分。例如:在 探索区的色彩的搭配中的第一层次:搭配厨房间的瓷砖、地砖、橱柜。 第二层次:搭配卫生间的瓷砖、腰线、地砖、洗脸盆、淋浴房、抽水马桶。在 语言区“我的家”中第一层次:介绍自己家中的一个房间。第二层次:介绍自己家我最喜欢的地方。第三层次:介绍自己更理想中的家。
四、突现幼儿的环境主体意识,创设参与性的环境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主体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其实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能使幼儿体验快乐、享受成功,更能满足幼儿多种方式的表现与表达,并能增强幼儿与环境的自主互动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如12月份的中下旬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又将迎来新年,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过新年”。为此,我们利用这两个特殊的节日来与孩子们共同创设一个热烈的、有着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内容。我们着重利用废旧材料中的大雪碧瓶子、废旧报纸及水果的塑料网罩来进行室内布置。其中制作了两棵立体的“新年树”,上面挂满了孩子们自己亲手包的“糖果”和亲自挂上的新年礼物。我们又利用废旧报纸折成的小衣服形,粘贴成一座“小房子”,其中让幼儿用学过的撕纸、粘贴来为新年老人“铺”一条彩色的小路。幼儿又利用水果塑料网罩等废旧材料来粘贴“雪人”,孩子们对自己的“杰作”兴奋不已,体验着那份满足与成功。在参与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孩子们感受着、分享着过新年的快乐,也不断积累着新年的相关经验,从而让孩子们真正融入环境之中。
总之,环境创设其精神实质是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研读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握他们的兴趣、需要,从本班实际出发,将生活、游戏、学习等内容融于环境之中,让小班幼儿在美化童化、生动有益的丰富环境中自主、快乐地成长。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