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庸的本质是和稀泥,老好人?各打五十大板吗?
答案:5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3 06:38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1-12 16:09
你认为中庸的本质是和稀泥,老好人?各打五十大板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1-12 16:33
中庸这东西吧,欧美这些里面也有类似的观点的,而且个人认为比儒家的要更加容易理解。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向善,所以人所追求的东西都是善的,而善只有大小之分,本质是不会变化的。只有为了达成这些善的手段缺少德性时才会变成恶。而什么是德性呢?德性就是不过度也没有不及,简而言之就是适度。亚里士多德不是用二元论来看待品质的(也就是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分开来看待),而是用一元论来解释的(也就是形容同一内容的品质都是一体的)。就比如,勇敢是一种美德,它的过度是鲁莽,它的不及是怯懦,都是归属于勇气这个范围内的。两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处于适中位置的勇敢才是美德。
这个在之后的理性主义,也有过类似的观点,“不使用极端的手段,不追求极端的结果”。意思也很明白,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现在所掌握的情报是不是全面的,也不可能知道现在做的决定是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要留下余地,可以在需要时纠正错误。
所以,可以看出中庸的本质不是和稀泥,也不是老好人,因为中庸的目的是向善的,是想把事情处理好的。追问很多时候,出发点是向善的不假。但是会回避掉自身的问题/错误就好比是我给你点好处(钱)。自己的问题就好像不用再去承担了。这种情况在中国的生活当中很常见。。。。。。追答这个情况吧,要从当事人的需求出发考虑的。
当事人寻求的善不是把事情办好,而是想自己轻松。换言之,也就是不想要忍受这些麻烦和责任,这个并不是中庸。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观点,当事人在这个维度选择了一个极端(懒惰-勤劳-过度操劳),也就是懒惰,不愿意忍受适当的操劳来解决问题。
因为很显然,如果是以完成这个事情为目的的话,必然会有纠正不合规的部分的行动发生。当然,如果这个纠正行为发生在事后,或者存在其他的原因致使当事人必须在这个时刻这样做的话,还需要另行分析。追问除了懒惰呢?追答自私啊,无知啊,这些都会导致类似的情况,具体还是需要看是怎么样一个情况的追问包括自保,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向善,所以人所追求的东西都是善的,而善只有大小之分,本质是不会变化的。只有为了达成这些善的手段缺少德性时才会变成恶。而什么是德性呢?德性就是不过度也没有不及,简而言之就是适度。亚里士多德不是用二元论来看待品质的(也就是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分开来看待),而是用一元论来解释的(也就是形容同一内容的品质都是一体的)。就比如,勇敢是一种美德,它的过度是鲁莽,它的不及是怯懦,都是归属于勇气这个范围内的。两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处于适中位置的勇敢才是美德。
这个在之后的理性主义,也有过类似的观点,“不使用极端的手段,不追求极端的结果”。意思也很明白,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现在所掌握的情报是不是全面的,也不可能知道现在做的决定是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要留下余地,可以在需要时纠正错误。
所以,可以看出中庸的本质不是和稀泥,也不是老好人,因为中庸的目的是向善的,是想把事情处理好的。追问很多时候,出发点是向善的不假。但是会回避掉自身的问题/错误就好比是我给你点好处(钱)。自己的问题就好像不用再去承担了。这种情况在中国的生活当中很常见。。。。。。追答这个情况吧,要从当事人的需求出发考虑的。
当事人寻求的善不是把事情办好,而是想自己轻松。换言之,也就是不想要忍受这些麻烦和责任,这个并不是中庸。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观点,当事人在这个维度选择了一个极端(懒惰-勤劳-过度操劳),也就是懒惰,不愿意忍受适当的操劳来解决问题。
因为很显然,如果是以完成这个事情为目的的话,必然会有纠正不合规的部分的行动发生。当然,如果这个纠正行为发生在事后,或者存在其他的原因致使当事人必须在这个时刻这样做的话,还需要另行分析。追问除了懒惰呢?追答自私啊,无知啊,这些都会导致类似的情况,具体还是需要看是怎么样一个情况的追问包括自保,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1-12 19:39
和稀泥或各打50大板都不对,极有可能两边都不讨好,两边都不会认同你。要找到问题根源,解决和化解矛盾,分析时站在支持方和对立方多层次分析,最后找到一个平衡点,要把受处理的人说服。这个是我的理解。
- 2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1-12 19:19
那是和稀泥
和稀泥与中庸是不同的
和稀泥不论左右是非
中庸是不要有极端或左或右追问问题是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和稀泥根本就不懂中庸追答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和稀泥不是中庸
是不讲原则
请及时采纳谢谢!
和稀泥与中庸是不同的
和稀泥不论左右是非
中庸是不要有极端或左或右追问问题是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和稀泥根本就不懂中庸追答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和稀泥不是中庸
是不讲原则
请及时采纳谢谢!
- 3楼网友:雾月
- 2021-01-12 18:01
确实不错,
中庸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
各打50大板。
中庸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
各打50大板。
- 4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1-12 17:17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引自月牙山人《中华心法》中庸的把握心得:动中取衡,静中就重。不辞两极,勾势恰作。不死不肆,不邪不正。强为之名,强为之形,是妄自揣测也。世人为劝向善,多取正意,然而道若为物,状摩恍惚。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