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是什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0 16:44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2-10 00:42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重点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10 02:05
【答案】 第一单元: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时间的计算:
(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活动(一):填一填、说一说
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
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
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二):掷一掷
1、在掷色子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种类是如何确定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怎样判断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时间的计算:
(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活动(一):填一填、说一说
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
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
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二):掷一掷
1、在掷色子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种类是如何确定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怎样判断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2-10 03:06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